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新纪元1912> 第110章 袁与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袁与李(2 / 2)

在梁士诒的这番话中,还是有些其它的隐意,不过,这会他只是点了一下,随后他看着微微愣神的大总统,又补充一句说道。</p>

“即便是李连云此次持以公,谁又知道将来会不会……”</p>

沉吟着,梁士诒却不再朝下面说下去了,听着他的这一番未尽之话,袁世凯却是沉默下来,在沉思良久之后,他方才用极为肯定的语气说道。</p>

“这一次,无论如何,我袁项城是不会动员军队,让世人笑我的了!”</p>

一句话吐出时,袁世凯只觉得心下压着的一团气似乎随着这句话消散了,那股气是什么?一时间他也弄不明白,但他却知道,这一次,他要和李致远比一下,比一下公心,比一下那坦荡之行了。</p>

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在袁世凯看来,或许,这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也是他“持以高姿态”的必为之事,既然要装,那就装到底吧!</p>

“燕荪,现在,那件事,差不多该收尾了,若是收尾后,还有赢利,看看,大家伙谁的厂子需要用钱的,就给他们一笔低息的款子,这国家啊,无工不强啊!这一点,李致远看的透,也看的远,这一点,咱们得多和人家学学!”</p>

一番叮嘱之后,袁世凯闭上眼睛,随后又补充一句。</p>

“以贪对廉,贪以树廉,国-务-院那边,为何不贪,是人家口袋里有钱!好了,你下去吧!”</p>

说罢,袁世凯便端起那茶杯,却没有喝其中的参汤,只是端着茶杯,显然是端茶送客的意思。</p>

心知大总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说下去的梁士诒,在心下暗叹一声,便退了出去,在走出居仁堂,即将上车时,看着那辆326轿车,梁士诒不禁摇了摇头,怎么到处都是他李连云的东西!</p>

“藕初,”</p>

几乎是在刚一进入穆的办公室,李子诚看着他时,脸上就挤出了一团花来。</p>

“这一次,咱们可是发了一笔小横财啊!”</p>

“是啊,发了一笔横财!”</p>

穆笑着,为总理倒了一杯茶,这一次冒险,总理还是赌赢了,准确的来说是周作民赌赢了。</p>

“维新这件事办的不错!”</p>

李子诚的话让穆颇以然的点点头,一开始,公司甚至都没有插手,全是靠着周作民自己去操作,而在他的操作下,不单是赌赢了,而且淮海银行还大挣一笔横财。</p>

“总理,上海那边发来电报,赢利估计超过……”</p>

穆伸出几个手指头,虽说没细说赢利的具体数字,但李子诚还是知道那三个手指头代表什么。想着这笔巨款,他还是忍不住笑了笑了。</p>

“这下好了,至少不差现款了!”</p>

说道的同时,李子诚又看一眼穆说道。</p>

“告诉维新。加把油,争取把汇丰给我打跨了,把这头金融吸血鬼,给我彻底解决了!”</p>

对于汇丰银行,李子诚个人并没有多少好感,毕竟,多年来汇丰一直配合着英国政府。对中国金融经济实施掠夺,能利用这一机会,摧毁汇丰,恐怕比巨额赢利更为重要。</p>

“这是当然,趁他病要他命,汇丰这一关,咱们是不可能让他过去,不单是汇丰。就是涉足其间的外国银行,咱们也要临门踢上几脚,不毁了他们。也在踢得他们大伤元气,不单如此,更重的是,要让老百姓知道,这些铁打的外国银行也不可能,只要汇丰一倒,估计全国上下,老百姓的存款损失将会超过三亿元,这些年,那些官绅信外行不信国行。这一下,无论如何都得让把这股歪风给扭回来!”</p>

话时,穆的脸上带着些嘲讽,那些达官富绅们总喜欢把钱存在外国银行之中,似乎外国银行更让他们放心,可他们却忘记一点。外国银行不见得就有保障,如果外国银行拿储户的钱去做投机失败的话,谁归还他们的存款呢?</p>

“不仅如此,藕初,你要看到的一点是,这一次,这些外国银行可谓是损失惨重,现在以他们所掌握的资本已经很难再左右我们的经济,更重要的一点是,正因如此,在未来几年,推行法定货币,以信用本位取代银本位,就不会因外国银行的利益,而受到来自列强的压力,咱们就不需要为了推行信用本位,而被迫做出一些让步!”</p>

说笑着,李子诚的心下便有些庆幸,庆幸这一次周作民依靠着自己敏锐的金融直觉,做出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错过这个机会,那么几年后会发生什么呢?</p>

通过公债投机获得足够的弹药之后,也许那些外国银行、洋行就会开始他们的另一场金融掠夺,到那时,恐怕……摇着头,心下暗自庆幸的同时,李子诚隐约觉得,或许,自己应该建立一个机构,专门针对世界的经济、政治、金融发展做出各种各样的推演,从而避免错过各种局面的失误,比如自己的出现,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和地缘的影响,还有经济上的,毕竟,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的发展历史就已经随之改变,历史,已经不再是死搬硬套的事物了。</p>

在心下如此思索时,李子诚的脑海中浮现出后世的一个机构——兰德公司,或许,自己也应该建立一家这样的公司,建立这么一家公共智囊机构,为自己、为国家,当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p>

不过,这样的一家机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显然,仅依靠中国自身的智慧力量远不满足这一需求,还要继续从国外引进智力啊!</p>

智力!</p>

想到国内匮乏的智力资源,李子诚还是无奈的长叹口气,尽管德华大学第一界多达三千名毕业生已经到了毕业期,但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显然不可能仅依靠一座德华大学,而且每年几千名大学毕业生,对中国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既便是加上沿线的二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每年万名毕业生,又岂能满足全中国对于智力资源的需求?</p>

充足的智力资源是国家工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在本国的的智力资源不足时,唯一能依赖的就是外国技术人员,就像**公司一样,先期从美国,中期从德国,现在又从美国聘请了超过四千名各个行业的技术专家,可以说,**公司的技术部门根本就是“洋人的天下”,不仅**公司如此,就是德华大学,这所亚洲门科最齐全的理工科大学之中,更是被外籍教授,尤其是德籍教授垄断着,甚至德华大学之所以直到现在仍然被称为德华大学,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以德国教授为主的大学教授联席会议拒绝大学更名,所以,德华依然还是德华,依然还是那座“象征着中德两国友谊”的大学。</p>

现在,短期内,在未来十几,甚至二十年内,中国都可以像现在这样,大量高薪雇佣外籍专家,以解决自身的智力资源不足,但是在未来,智力资源的不足,不仅仅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构成中国综合国力上的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甚至将影响到未来百年中国的国运,一个水桶能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而智力资源的不足就是这块短块!</p>

“藕初,这一次,我们挣了多少钱?”</p>

“嗯?”</p>

未明白李子诚为何问这个问题的穆微微一愣,这时他又听李子诚说道。</p>

“计算一下,办一所小学需要多少多,办一所中学需要多少钱,还有大专、大学,咱们把这次挣的钱都拿出来——去办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