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神医使臣> 第二十章 斗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斗诗(1 / 2)

 三年后,太尉刘裕因为战功显赫,被册封为宋王。

宋王刘裕的世子刘义符在瓦宫寺铸了一尊高一丈六的铜佛像。铜像铸好,工匠们请刘义符去参观,刘义符发现佛像的面部显得瘦了。工匠们一时不知所措,刘义符的內侍关达建议他把隐士戴颙请来,让他想想办法。戴颙看了佛像,笑道:“你们错了,不是面部瘦了,而是臂肩肥了。”

刘义符恍然大悟,命令工匠马上把佛像的臂肩处锉减一部分。再一看,佛像的面部一点儿也不瘦,和全身的比例十分匀称,刘义符大喜。

刘义真內侍曾云向刘义真报告道:“公子放心,为大公子修佛像的那几个工匠表面上已完工回乡,在半路上我已悄悄将他们灭口,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刘义真皱眉道:“好好的计划,偏偏半路出来个戴颙,坏我大事,看来是时候想个办法,让他人间消失了。”

宋王府中,刘裕摆下酒席,宴请自己的部下。席间,刘裕举酒不紧不慢道:“自从桓玄篡位,帝位就已转移。是我首倡大义,复兴晋朝,多年来,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平定四海,才有了九锡的待遇。如今,我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常言物忌盛满,如今还失去幼女,我心已如死灰,我想回乡养老。”下属都没有领会刘裕的话中之话,纷纷举杯赞扬刘裕的功德,也有劝他不要回乡的。

只有中书令傅亮明白刘裕的意思,心中暗想:宋王真是用心良苦啊!

第二日,傅亮便到宫中逼司马德文禅位。

寿阳公主刘惠媛喜好诗文,而太子刘义符与几位王爷都与当世著名的文学家相交,也都常常带着文学家们的诗文去讨她欢心。刘惠媛也只得强打着精神,应酬众人。

一日,寿阳公主府内,刘义真淡淡笑道:“妹妹看看我结识的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定有惊喜。”十年过去了,刘义真也已被封为庐陵王,却并无大变,依旧是英俊却阴鸷、胸中有丘壑之人。

刘惠媛念道:“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细品诗意,嫣然一笑、颠倒众生,道:“当真是好诗,二哥,这诗的作者是何人?”

刘义真见她欣喜,也兀自痴迷,微笑道:“写此诗的人叫谢灵运,谢玄的孙子。”

刘惠媛道:“莫不是太子中庶子、大才子谢灵运?”

刘义真道:“正是,他的诗好,太子却不太懂诗,我也是无意间看到,拿来给妹妹看看!”

此时,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刘义庆求见。

刘义庆才高八斗、名满天下,一袭锦袍、满身仙气,与刘义真相比虽欠着英气贵气,但是明朗斯文了许多。

刘惠媛与他相处也轻松了许多,道:“季伯,我最近读了首好诗。是二哥刚刚推荐给我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不尽的清新生动,意趣盎然,你怎么看?”

刘义庆道:“的确是好诗,不过似乎堂弟认识的这位诗人似乎写得更好。”

刘惠媛喜道:“拿来看看!”

刘义庆笑道:“此人叫鲍照,寒士一名。诗写得很大气,有风骨。”

刘惠媛接过诗念道:“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完沉吟半晌道:“果然更胜一筹。堂弟如何识得此人的?”

刘义庆笑道:“此人极为执着。皇上登基时,黄河和济河的水都变得很清澈,人们都认为是好兆头。此人也写了一篇《河清颂》献给我,当时我没太注意,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给我送来一些诗。我觉得很惊艳,就拿来给姐姐看。”

刘义真笑道:“若说搞文学,谁也胜不了堂弟。”向刘惠媛偷觑,见她一心一意被刘义庆拿来的诗吸引,心中忿恨。

庐陵王府,谢灵运与颜延之都与刘义真交好,常常与刘义真在王府内喝酒密谋。

曾云来报,在刘义真耳旁低语了几句。

喝得面红耳赤的刘义真摔碎酒杯,拍桌子大怒。

谢颜二人忙作揖道:“不知王爷有何难事,我二人愿为王爷分担。”

刘义真道:“谢兄、颜兄与我交好,我就不瞒二位了,太子最近与那寒士戴颙走得甚密,这戴颙给他出了不少主意,坏了我不少好事,我欲除之而后快!哪知这厮甚是狡猾,躲在太子府里不出来,我怎么都下不了手,谢兄、颜兄可有高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