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伍一口气读完,即使不用去照镜子,他也知道自己此刻的脸上是多么愉悦的神情。
虽然晚了整整一期,但古龙老师没有让人失望!
“真正的胜利,并不是能用武器争取的。而是要用信心。”
“所以古龙老师所说的第二种武器,并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一遍回味结尾,沈不伍一遍又翻到了中间的插画部分。
大概也只有旧凤老师,能够完美的把握住古龙老师的精髓,画出那样美丽的画面了。
一整页孔雀翎发射时的特写——绝美,让人窒息一般,甚至让人觉得应该投身入这致命的美丽中,自愿伏身受死。
绝了,真是绝了!
要是旧凤老师能为我的小说配画……
呸,想什么呢!
我的小说还配不上旧凤老师的画!
沈不伍也投了不少短篇武侠,算是业内人,只是不靠此为生,终究不能称自己是职业武侠作家。
又挑出几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欣赏了一遍,沈不伍打好了腹稿。
一气呵成,沈不伍先发到了博客网上。
作为古龙老师的铁杆粉丝,他在论坛上发的相关赏析不是很受欢迎,但在博客网上却是有一大帮博主等着他更新。
两相比较之下,沈不伍当然是越来越在博客网上投入精力。
武林天地的版面管理事宜,他都托付给了别的版主,就为了能专心经营自己的博客。
就像那个叫春草的管理员隐隐成为“金庸考据学第一人”一样,他的博客id“锦绣满堂”也成了“古龙赏析第一人”。
沈不伍玩味着两人的外号差别。
考据和赏析,非常有趣。
金庸老师要构造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武侠世界,有师门传承、爱恨情仇、江湖恩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金庸老师向历史,民俗都借鉴了不少,力求真实。而古龙老师更重人物,更写精神,更“务虚”,更适合欣赏在读者自己内心中激起的涟漪,而不是详实的考据和逻辑。
说回《孔雀翎》故事本身,沈不伍在屏幕上敲出这篇博文的结尾部分。
“《离别钩》在我看来象征着拼命,是指古龙老师自己投稿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投这一稿,最后一搏。”
“也恰好和宁总编打赌的事实暗合。”
“随后的《长生剑》,是笑,是乐观的力量。那时古龙老师应该已经做出了在《江湖》刊登漫画改编的惊天之举,在用乐观的力量鼓励自己。”
“而这一篇《孔雀翎》再说自信的力量。”
“古龙老师为何要突然强调自信呢?”
“是他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挑战吗?”
“还是这挑战者是枯竭的灵感?催稿的编辑?”
“恐怕只有古龙老师本人才知道了。”
发文没两分钟,博文的评论就有了一大堆。
而被顶在在上面的评论让沈不伍也吃了一惊。
“啥只有古龙老师才知道的挑战者,我都知道!”
下面也跟了一大堆回复。
“只要多往后翻两页,大家就都知道了。”
——
《扑街日记》
我扑过的街根本数不清。
因为我数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