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矫并非庸才,自有机变智慧。</p>
陈矫沉默片刻,再次主动出击:“敢问萧校尉,可是因巢湖兵威强盛,骤起割据之心?”</p>
闻听陈矫此言,萧言不禁心头一跳,微皱眉头:“陈功曹此话从何说起?”</p>
陈矫语气放低态度,言辞却无比尖锐:“如非萧校尉有心割据巢湖,进而称霸江淮,图谋袁术废立事,怎却拒绝许都征命,坐山观虎斗?”</p>
巢湖此时南拒孙策,北败袁术,看似风光无比,但是萧言头脑始终清醒,晓得巢湖真正实力,究竟是几斤几两。巢湖能够击败袁术,不是巢湖兵极其强大,而是因为寿春军政混乱,袁术即将彻底败亡;巢湖能够南拒孙策,不是巢湖兵真能对战江东,而是孙策遇刺芜湖,生死不知,孙权猝然继嗣,短时间内无法独揽江东军政。双方真正军阵对战,巢湖兵力恐怕不能相抗韩当一部。</p>
巢湖外似威风凛凛,功勋剽悍,其实却因为一系列侥幸造成,不能代表真正实力。</p>
因为头脑清醒,萧言所以始终摆正自己位置,没有想过称王称霸,觉得唯有归顺曹操,才是前途光明的阳关大道。囚禁周瑜、征辟诸葛瑾,萧言亦是更多考虑削弱江东,而非将巢湖经营成能够堪比曹操、吕布那般的强大势力。与此同时,萧言更知道曹操多疑本性,麾下战将非得彼此矛盾重重,才能齐时共用。甲将与乙将不合,乙将与丙将有仇,丙将与甲将不说话,如是种种,皆是曹操麾下战将寻常事。唯有兵将内斗,彼此不合,曹操才会不惧他们作乱反叛。</p>
如欲归顺曹操,唯有彻底放权,唯有低调行事,才能真正赢取曹操信赖。亦是考虑到这点,萧言与周瑜立誓三年之约时,才会笑说,待中国一统,他便放弃一切权势,与周瑜行商度日。</p>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陈矫一句“割据巢湖”,瞬间戳痛萧言心底软弱处。</p>
萧言若有割据巢湖之志,未来如何归顺曹操?</p>
曹操虽然招降纳叛无数,然则凡是曾欲割据、独立之人,全都遭到曹操无情镇压。那些旧时豪杰,或是死于战阵,或是先降后杀,譬如刘勋,譬如马腾,等等。甚至,连相助曹操甚多的张绣,都死的有点不明不白。</p>
可以说,一旦正式割据巢湖,等同截断萧言归顺曹操之路。</p>
萧言之所以归顺曹操,是想更好活命于乱世。如果,归顺曹操却注定不得好死,以萧言性格,他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能归顺曹操。</p>
言而总之,萧言此时怀有归顺曹操之心,异常忌讳割据、自立等等字眼,容不得陈矫说三道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