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啊!”</p>
“陛下,此等离经叛道之言,简直胡说!”</p>
“陛下,这等行为,自古未有,损我大明国本!”</p>
诸位尚书看完后,纷纷提出反对意见,这等‘以工代赈’他们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p>
纵观古今,这等方案从未有人提出来过。</p>
“陛下,这等方略与商人何异,此法明显便是商贾手法,关卡税收分批付给当地乡绅勋贵。”</p>
“税赋乃我大明立国之根基,怎可让他人插手,况且还交于乡绅一流,长久以往,国将不国啊!”</p>
户部尚书赵勉,发出坚定的声音,激动的反对道。</p>
“杨靖,你有和想法,跟咱说说。”</p>
朱元璋没有理睬这几人,而是看向沉思中的刑部尚书杨靖问道。</p>
此前看完后,其他几位尚书反应激烈,唯有杨靖默不作声,沉默思索。</p>
听到陛下问道,杨靖这才回过神来。</p>
看了下几位同僚,微微沉吟片刻说道:“禀陛下,臣观此法,虽说有些标新立异,但仔细深思,却不由有几分道理所在。”</p>
“杨尚书,是何道理,你倒是说说,这等法子,将我大明税赋之根本,都交了出去,还有什么道理可言。”</p>
户部尚书赵勉立即反驳说道。</p>
“我倒是和杨尚书的看法相佐,此法咋看上去,能解现下危机,实则居心叵测,害我大明根基,万不可用。”</p>
吏部尚书詹徽冷哼一声,附议反驳。</p>
詹徽虽有才学,但性格小气,对于同为尚书的杨靖早有诸多不满。</p>
此刻见杨靖似乎得到陛下重视,立即出声打压。</p>
兵部尚书茹瑺本来还想开口说两句,眼见杨靖尚书都被二打一了,虽然他也些想法,有心说上几句。</p>
但如今这般上前去参乎一手,不符合惯例。</p>
也就偃旗息鼓了。</p>
杨靖神色从容,面对两位同僚相欺,面上没有丝毫变化,颇有一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意味。</p>
能够混到尚书这个职位的,哪个不是各种拼杀上来的,这些小事,还不至于被影响了心境。</p>
“放肆!陛下在此,尔等是要如何!!!”刘和在一旁,看到朱元璋见此情况眉头微皱,立即就是呵斥一声。</p>
这等吵闹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太监来平息,皇帝出口,岂不是没了面子。</p>
果然,刘和一声呵斥,两位尚书顿时就安静了下来。</p>
“杨靖,你接着说。”朱元璋沉声说道。</p>
杨靖也不迟疑,继续道:“禀陛下,修桥铺路自古有之,便是小国小民也是如此。”</p>
“臣自乡间长大,有些偏僻山野,开路不易,过着也需交付些许钱财。”</p>
“此法看上去有些离经叛道,实则却是将山野之法行于大市,且这等行为,不仅能解决部分灾民问题,还能修桥铺路,臣认为可行。”</p>
朱元璋听后,回忆思索,不由轻轻点头。</p>
大明其实很多地方的道路,尤其是偏僻的角落,都是村民自己修建。</p>
修建之后,但凡有商贾路过,缴纳钱财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p>
而朱安的法子,便是把这不成文的规定,变为大明条例,且一法多用,解决当下问题。</p>
吏部尚书詹徽听后,偷偷的看了看陛下的脸色,知道杨靖这话,很可能说道陛下心里去了。</p>
只是看到杨靖得意,他心中就不爽。</p>
微微停顿了下,便说道:“陛下,这等行为,于礼不合呀!”</p>
目前詹徽能想到的,便是礼法这块了。</p>
朱元璋回过神来,看向詹徽,想起这个法子是自家大孙提出来的,却遭到这厮这般反对,心中颇有几分不爽。</p>
大孙的奇思妙想,哪里是这厮能够理解的。</p>
要是全员反对也就算了。刑部尚书杨靖的强烈支持,让朱元璋明白,这个法子是可行的,而且用处显然很大。</p>
至于礼法,呵呵,哪条不合改哪条就是了。</p>
礼法对于皇帝本身而言,是为了维护皇帝威严。</p>
现在大逃荒都要出现了,都吃不起饭要饿死了,谁还管什么皇室威严。</p>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声音有些冷冷的问道:“詹尚书,你倒是和咱说说,此法和哪一条礼法相违背呀。”</p>
听到这声音语气,詹徽后背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p>
他想说点什么,只是喉咙滚动却哑口无言。</p>
总不能说‘与民争利’吧。</p>
钱都给乡绅收走了,与民让利还差不多。</p>
詹徽反应迅速,这个时候基本上调调已经被陛下给确定了。再提反对意见,就是找死了。</p>
他又不是言官,跟陛下对着干,要不了几天,家里就得吃席了。</p>
“臣无知,望陛下恕罪!”</p>
詹徽马上躬身拜道。</p>
“哼,尸位素餐的家伙。”朱元璋冷哼一声,呵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