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离渊听说过这个传闻之后,心中便是对天门山更加的向往,计划什么时候到天门山去察看一番,但是碍于计划的变更,离渊在离开那小镇之后,并没有时间去天门山,而是还有另外的一番际遇。</p>
早前的时间,离渊独自一人游历来秦岭的途中,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位博物馆退休的老教授,那老教授对风水堪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火车上无聊的时间,二人对华夏的一些古代文化探讨了很久,到最后这一老一少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p>
临别的时候,老教授见到离渊这孩子年轻,却是很难得继承了中华少有的文化,极为的赞赏,两人互为约定到时间,老教授工作了一辈子的博物馆去转一转,当时离渊忙完身周的事情,时间也过的差不多了,只能先去陕西一趟。</p>
索性秦岭山峦有很大一部分在陕西境内,也不算是太远,等离渊按照约定的时间与那老教授相处的时候,那所博物馆并不是陕西省级别的博物馆,只是市一级的博物馆,再加上紧靠着秦岭,馆内存着的事情大多是属于秦岭周遭发现的文物,让离渊大感惊喜意外。</p>
在博物院里陈列着始于汉朝的数百件文物,大部分都是在秦岭当地发掘的,走到这里,历史的沉重感便将书画引起的轻佻压了下去。斧钺剑戟在数千年前的地层里非常普及,秦岭作为中华龙脉的一道分支,历史的繁华荣耀也是承载了不少的色彩。</p>
冷兵器都在博物馆里一览无遗。铜器上时常有虎钮等其它装饰,这些装饰用到陶器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仅仅一座陶灯便做成乌龟和蟾蜍的混合造型,而一个俑头既像在大笑,又像是在翻着白眼。汉朝以降,雕刻工艺从石翁仲的大巧若拙慢慢进化成说唱俑的绘声绘色,中国从铁血时代能迅速走向歌舞升平,然而很可惜被儒释道层层武装的国家结构每几百年就会崩溃一次,再重新洗牌。</p>
博物院内部还陈列着众多佛像,这些佛像或者只剩下头颅,或者只剩下躯干,肢体大多残缺不全。是谁在造佛,是谁又在灭佛?顶礼膜拜固然是信仰,而将一切推翻重来是不是也算一种信仰呢?秦岭作为当日的一种象征,是在向前不断的前进着。</p>
离渊在博物馆的展馆仔细品味了一番,却是发现了秦岭展览馆内部意外的发现了,藏传佛教中《金刚经》的手抄本,手抄本的正面,还画了诸多藏传佛教的神邸,离渊细心的端详了一下张牙舞爪的大黑天画像,不曾预料到陕西这段区域也被藏传佛教传扬过。</p>
在拜访老教授的时候,离渊将自己在那秦岭小镇上听到的事情,向那老教授讲述了一番,那老教授倒是已经听说过这回事一般,对离渊的建议是,让他有机会亲自去查看一番,也大概的讲述了一番秦岭鬼门的事情。</p>
按照老教授的话讨论,这秦岭鬼门的事情倒是有点根源,那天门山自古以前的确算是古战场之一,发生了战争的次数而且还不止一次,至今一些秦岭山里的深处,还有着几处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镇遗址,而且皆是土石夯筑的城墙,这些城墙在战争的时候,乃是很特殊的存在。</p>
到如今大部分的一些秦岭山内居住的人群,大部分都是战争逃亡的人,否则的话,自是不会留存那么多的遗迹,而且在秦岭的考古证明,有很多出自战争的冷兵器,那些小镇的荒芜的原因则是很简单,作为战争的一代人,自然不会固定的生存在一个地方,或许是为了生存迁移了,或许则是很简单,族群被无情的岁月慢慢的淹没了,或者尽尽可能是一场意想不到的瘟疫。</p>
按照老教授的话语而言,秦岭鬼门不单单是一场简单的巧合,到了近代仍然有着无数的影响力,这就是群山之中的居住,至今留存在秦岭山峦深处的事情,除了一些明面上的遗迹,更是留存着一些战场的地道四通八达。</p>
那些地道是上世纪60年代挖掘的。当时中苏关系异常紧张,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核战争一触即发。那时中国的军事力量还远远不如苏联,政府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战争一旦打响,东北和华北就会失守,</p>
政府便将总部迁移到秦岭茫茫苍苍的丛林中。为了防备核打击,当时征用了十万部队在丛林里挖掘了长达数百公里,蜿蜒如同蛛网的地道。地道四通八达,向南通至四川,向东通往河南。地道设施齐全,居民楼、练兵场、商店、食堂……完全如同一座城市。</p>
在当时,除过军队高层,没有人知道秦岭山中,有数百里长的坚固的地道;也没有人知道,在这里的地道深处,有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就连那些经常进山打猎砍柴的当地人也不知道,而随着战争时代的过去,这一切都变成了空无的只谈。</p>
到现在遗留下来的只是亦真亦幻的秦岭鬼门时间,难以分辨真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