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极品风水师> 第二百五十六章 殿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六章 殿堂(2 / 2)

千叶谷自然是毗邻金陵的一处风水宝地,与一般的地气灵枢所在不同,它呈现的是风水灵气缓聚之相,地气并不是一味的浓郁精纯,而是在一片很开阔的范围内都能感应到那隐约的精微,大隐隐于市,千叶谷隐居桃源却又被周围略显嘈杂的都市气息掩盖,淡而不显,貌似无奇却深远广大,需用心仔细体会。</p>

里的人工遗迹也非常有特点,最早甚至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甚至更久远,地表建筑当然大多都是近数百年间的,可神念中总有不经意的感应,或建筑台基的深处,或偶尔走过一片不起眼的地势起伏.似乎穿越了很多年代,就是风水灵枢的运转与变化。</p>

这星君殿的殿堂楼阁不仅感应生动,举步之间虽行走在千叶谷内,却又有跨越山川于市井之感,这星君殿神祗造像物性各异,受尽百年的供奉,或灵性逼人,让时无道也不敢以神念扰动,或仅是泥塑木胎装模作样徒然引真人一笑,飞檐柱壁各显精美典雅,雕饰天书云箓玄虚难言。</p>

那三名引路童子引路之间间,对于时无道这种秘法高手来说,其感悟的玄妙自然与他们三人大为不同,时无道一边跟着三人往前走,一边慢慢的踏步跟随。</p>

风水是什么?我们与谁相处,我们怎样生活,身心形神受何滋养,这山水、这市井透露出什么样的气质?走在这里当然也能看见往昔痕迹,传统居住文化讲究城中有园,园中有宅,宅中有院,院中有树有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中有人居。</p>

这千叶谷就是如此的锲合那真谛所在……….</p>

------------</p>

道教北斗信仰由来甚久,盖与我国古代对天地的崇拜有关。《史记》有北斗为帝车,斡旋中天,出纳阴阳的说法。是故《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云:“仙人徒知咀嚼阴阳,吐纳二气,不知斗星是阴阳之根府,二象之玄纲也。”可以算是继承了古代天文学的理论,并赋予神学内涵。上清派经典《九真升玄上记》中介绍了青童君的“存斗星”之法,“存北斗九星来下,入头泥丸中,以柄勺前指,魁偃向上也。良久忽见斗魁中,有一大神人,衣服名字如咒所言。极久,头中当小热温然也。此是上元九精真气来入,故暖异以告热感之休应也。”</p>

盖上清一派注重诵经、服符、存思、偶景为修炼之法。《上清大洞真经》一书中,多是咒语存思之诀,上清派宣扬“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的理念,给存思下了一个很高的定义。但是存思之法的发展有一个趋势,即是越来越繁复,或配合符咒、或吞日月之精气、或存思五脏等等,以至于到南北朝后期,上清派内部就有了针对存思的改革,以清净之法革除其繁复之弊,于是胎息内丹之术兴起。</p>

诚如上文所言,存思之术是日益繁复的,北斗九星作为上清派的重要神灵,其神系也日益庞大。如《太上飞行九宸玉经》中则出现了北斗九星各自的方圆里数,所主玉妃的名讳、衣冠等。认为“知其法则九星内映,夫人降席,斗魂感悦,则共携兆而升入九元之内宫。”(这里的玉妃乃是北斗魂魄之灵的形象,所以有“斗魂感悦”的说法。)此经文中还叙述了九星所主职位,如“阳明星,天之太尉,司政主非,上总九天之真,中监五岳飞仙,下领后学真人,天地神灵功过轻重莫不隶焉。星围九百二十里,皆琉璃水晶…上有青城玉楼据斗真人,号曰太上宫青城玉楼九宸君”云云。经文以北斗九星为天庭的主要职能部门,地位崇高。</p>

存思术发展到后来,养生的功能逐渐被胎息内丹所取代,比如现在道士修《黄庭经》一脉而存思五脏之神的就很少,北斗最多是用之于高功法师的存神招将。</p>

二、北斗信仰与上清派符箓</p>

祖天师于四川之时有符箓之传,受道之人佩有箓职,则可以驱使箓内的仙官。后五斗米道随着张鲁的归顺曹操而传播至于全国,上清派祖师南岳夫人魏华存元君就曾经是五斗米道的祭酒,是以天师道的箓职对于上清派是有影响的(其实很多新道派都继承了以前祖师的东西,想完全割裂以前道派而自立新的道派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全真派的斋醮就与灵宝派有许多渊源,详见任宗权大师《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中的论述。)。而《上清黄书过度仪》继承了天师道黄赤和气之术,而冠之以上清之名,都足以证明早期上清派和天师道的渊源。</p>

所谓箓职者,是五斗米道的对道徒所授的职别,体现了道士等级的高下。五斗米道认为,道士佩戴箓职,就可以得到箓职中神兵的拥护,在行法之时,可以召请箓职中的神灵。是以箓职对于天师道的经教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箓职有几个部分,其一、箓内官军神将体系;其二、箓中神将符讳衣冠;其三、箓内神将所主之事;其四、佩箓禁忌、经咒等。)。上清派也继承了天师道佩戴箓、请神思想,《登真隐诀》中有《请官》一章,就是祈祷官将驱除致病之鬼邪,希望达到神康体宁、魂神安静的仪式。《中华道藏》中收录的箓职中就有《上清高上龟山玄籙》、《上清河图宝箓》、《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飞纲司命大箓》、《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等等。</p>

盖箓职本为道士佩戴,其箓中神兵亦为道士驱遣所用,北斗九星纳入上清派的箓职神系,对于北斗神系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上清河图内玄经??九皇宝箓三》中除了录有《太上飞行九宸玉经》中到的九位玉妃之外,还有九府灵官等众,其文曰:“阳明太尉府九百三十品九亿万灵官、飞龙骑吏、绣衣使者、玉童玉女,九九亿亿万人。阴--精上宰府五百五十品九亿万诸灵官、飞龙骑吏、绣衣使者、玉童玉女,九九亿亿万人”云云。这些叙述,显然是袭承了天师道的箓职信仰,此外还有九星内讳、星君衣冠则多是由早期上清存思派而来。道士所佩之箓功用是明确的,如天师道有“文昌箓”是求文昌的、还有“财神箓”等等。正是这种箓职的功用性,促使上清派道士对《九皇宝箓》中的九星主宰作世俗功利化的解释,是以《九皇宝箓》云:“一诉彼之非,明此之是…除罪延福,告请天之太尉第一玉皇君。二阴阳学官,干禄求位,告请天之上宰第二玉皇君。三学道期仙,通神达圣,告请天之司空,第三玉皇君。四制服人鬼恶逆,诛伐幽显凶邪,告请天之游击,第四玉皇君。五立功建德,益算延年,告请天之斗君第五玉皇君。六屈滞疾厄,乞申希免,告请天之太长第六玉皇君。七天地否激,气候不调,告请天之上帝,第七玉皇君。八禳却众灾,飞上履下,告请天之玉帝,第八玉皇君。九变化无方,应救一切,告请太帝第九玉皇君。”神灵能够解决世俗的问题,帮助世人度脱苦厄,方能招纳更多的信徒。</p>

《上清河图内玄经》认为:“男女学道,佩戴(《九皇宝箓》也)醮之,出入行来,坐卧思真,忧喜疾厄,救疾扶衰,修身济物,恒存识之,灾销祸散,厚福通神…勤立善功,九年不懈,位为元君,交游上圣三清元始真人。受之列素立图,启告而传,秘讳心存,则成仙也。”足见上清派中部分道士也是非常注重符箓的。</p>

三、唐宋以來的北斗职司</p>

早期北斗存思(青童君所传)乃以上元九星之真气为主,其神不过一人。自《九皇宝箓》出而北斗遂有九府亿万飞龙骑吏、绣衣使者、玉童玉女,还有辅佐的九位玉妃。北斗所主之事,则至于九天、五岳,无所不包,成为天界最高职能部门,此时期北斗地位最高。但是后来随着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紫薇大帝、救苦天尊信仰的逐步确立,北斗的职能也在逐渐调整。至于唐宋以后,斗星之职能常被提及的,只有北魁玄范府和北极驱邪院了。其名字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如早期道教以斗星为司空、游击,唐宋道教以斗宫有北极驱邪院、北魁玄范府等),足见宗教未能完全脱离世俗也。</p>

</p>

甲、北魁玄范府</p>

古代汉人认为人死之后,魂升而魄降,《礼记??郊特牲》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古人认为人身中,魂为阳而魄为阴(是以后世道教以为三魂欲人生,七魄欲人死)。《白虎通??卷十一崩薨》云:“葬于城郭外何?死生别处,终始异居。《易》曰:葬之中野,所以绝孝子之思慕也。《传》曰:作乐于庙,不闻于墓。哭泣于墓,不闻于庙。所以于北方者何?就阴也。《檀弓》曰: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天之南面而治天下,是蕴含有“向明而治”的意思。而死者葬于北郊,乃以北方为幽阴之地故也。</p>

北方又为北斗九星所在,是以后世道教以人死之后,魂魄归于斗宫,想来于此有关。《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之十七??神虎追摄品》云:“斗为世人魂魄之司,故有玄冥隐奥为追摄之本。”《上清灵宝大--法??卷之三十五??神虎玄范门》云:“下元浊世命禄将绝之人,玄冥所主,斗中夫人,付符岳府,方可追取,是主死枢曹也。下有玉女七人,各主生死,因依生时所定,主其簿书。一切冤魂横魄,玉女其总司主令。有神虎雌雄二大圣,主天下王侯官庶魂魄。各有摄魂吏,一万二千人,从其所使。内有追魂使者三人,通达太一命令。”“平生功过罪业,年龄夭促,至命禄永绝,死归长夜,皆北斗落死君主之。”是以道教又有“南斗上生,北斗落死”的说法。</p>

今全真教所行《摄招科仪》中,有云:“三元值事,神虎何乔,二大元帅。冥阳开路,五道将军。追魂灵童,摄魄使者,七真玉女,地道功曹。”其所谓七真玉女者,即属于北斗神系。而全真追摄文牒,其所申告的神司就是“北魁玄范府神虎追摄司”,属于北斗的机构之一。</p>

乙、北极驱邪院</p>

如上所述,古人认为北方为幽阴之地,鬼神聚集之所。故道教继承了这一信仰,认为北斗之中有牢狱,拘役鬼魂,有神司追摄亡魂,是为神虎追摄司之所由来也。从其神系的结构上看,还是受到了早期上清经系的影响的。此外《真诰》、《登真隐诀》中还提到“北帝伏魔”之说,《云笈七签??卷四十五??秘要诀法部》载有“北帝祝法”,将酆都和北帝联系在一起。《云笈七签??卷四十六??秘要诀法部》尚有“三天正---法祝魔神”之道,认为北帝大魔王会来干扰山中清修的道士,道士若能持诵此咒语,则“神兵侍卫,山川摄精,千妖受闭,万试不干。”窃以为古人北地幽阴、鬼神聚集的说法,和道教的北斗崇拜,是这一信仰产生的原因。</p>

今《中华道藏》第三十册中有《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其中“北极天蓬大将领兵三十万人”的天蓬大将,就是《真诰》北帝伏魔咒语中所谓的“天蓬”。而“六宫大魔王领兵三十万人”,就是《真诰》中提到的酆都六宫也。足见道教鬼魂世界的建构,与我国古人的信仰有密切的关系。</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