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笑了:“七郎,又调皮。”</p>
七郎姓李名迥,得曾祖父李隆基喜爱,甫一出生,便封了延庆郡王。</p>
“皇祖父,孙儿没有调皮。皇祖父可看了长安令上呈的折子?”</p>
李亨想到李辅国的异常,了然地点头:</p>
“看过了。是你送到祖父案头的?”</p>
“是。孙儿认为这是个最好不过的主意,所以抢先送来了。若不送来,估计到不了皇祖父案头。”</p>
李亨脸一沉:“七郎偷了折子,还偷看了内容?这是要受罚的。”</p>
李迥赶紧下来跪下:“回皇祖父话,孙儿未曾看过。只是早前听人说起过,所以对人称顺路,可以帮忙把折子拿去给郕国公,然后自做主张送到皇祖父手里而已。”</p>
“起来吧。那你觉得这个提议很好玩,才帮忙递过来的么?”</p>
李迥仍然跪在地上:“回皇祖父话,孙儿觉得这是百姓感激皇祖父的一种表现。”</p>
李亨一听,精神来了:“这话怎么说?”</p>
“回皇祖父话,当日长安陷安贼之手,百姓朝不保夕,日子苦不堪言。757年9月赶走安贼,经过这一年的修养生息,百姓才有了过新年的心情,也有了过新年的可能。这是谁带来的?”</p>
“这有了过新年的可能是什么意思?以前他们就没可能过新年么?”</p>
“回皇祖父话,孙儿以为安贼当初盘踞在此,屋毁人亡,十室九空,皇祖父让百姓迁居到屋宇相对损毁轻一些的地方,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抚民惠民,百姓现在日子已经好过了很多。更何况,刚迁居在一起的坊内各户也需要互相认识,熟悉之后就能彼此监督,便于更好地管理。”</p>
</p>
李亨诧异地看着李迥:“想不到七郎有这样的见识!老实告诉祖父,是不是谁教你的啊?”</p>
李迥撒娇:“哪有!孙儿自己想到的。若说得不对,皇祖父尽管指正,可不能冤了孙儿。”</p>
“你怎么还跪着?快起来。皇祖父的话也不听了?”</p>
李迥磕头:“不敢。”</p>
而后站了起来。</p>
李亨用手指敲敲桌面:“郕国公的担忧也很有道理,安全是个问题。”</p>
李迥眉头一在皱:“皇祖父,孙儿觉得一个坊400来户,能闹出多大动静?对坊内百姓提出严令,谁惹事就处罚谁,再着长安令派遣衙卫维持秩序,坊墙上安放火把,设置暗卫,规定子时初必须结束,不就行了?”</p>
“那其他坊会不会觉得不公平?”</p>
“回皇祖父话,他们有什么觉得不公平的?他们自己没提出,没想到,能怪谁?有这么一个坊表现一下就成了,没必要让整个长安城都来歌功颂德。那是自找麻烦。”</p>
李亨感觉,自己的这孙儿真的很不同了。怎么能想得这么透彻?又能做得这么利落呢?</p>
苗子不错。</p>
“那吾批示,着长安令落实。”</p>
“皇祖父,孙儿还有一个提议。”</p>
“你说。”</p>
“孙儿认为,百姓日子虽然好转,却仍然艰难,若让每家出钱购物作为彩头,他们也会心痛。不如,拨些钱给他们。”</p>
“现在国库艰难,拨钱给一个坊过新年,让朕如何面对其他坊?”</p>
李迥一听李亨自称“朕”,就知道祖父有点不高兴了,赶紧跪了下来:</p>
“皇祖父息怒。百姓需要的彩头并不是贵重之物,可以购买些米、蔬菜、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做为彩头即可。花不了几个钱的。”</p>
李亨心下略一计较:嗯,果然实惠。</p>
“七郎,你怎么又跪下了?快起来吧。这样,这事你就亲自去办。让长安令拟定计划,报个额度,只要合理,皇祖父就批了。”</p>
李迥跳了起来:“皇祖父,这就是说,孙儿也有了差事?”</p>
李亨哈哈大笑:</p>
“是啊。七郎长大了,得用了。祖父很想看看七郎到底能不能办好这差事。”</p>
李迥本想满口应承,却想起平日里听到的训诫,凡事要留有余地,便谦逊地说:“孙儿当尽力而为,不让皇祖父失望。”</p>
“好好,祖父拭目以待哦。”</p>
李亨一边说着,一边执了朱笔,做了批示:</p>
着延庆郡王与长安令协同办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