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美此时都在忙于欧洲战争,自然是抽不出手来对付西北政府的,因此希望让段祺瑞先顶住西北政府的势头。
最好是能够让不北洋政府拥有与西北政府抗衡的军事力量,这样就能够使得中国出现内战。
如果内战规模足够大,那么甚至可以让中华民国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成果付之一炬。
就算是不能很快引发内战,能让中国内部出现两大势力的平衡局面就非常好了,平衡意味着两边都要巴结英美国家,这个时候他们就又可以从中国获取利益了。
至于钱,现在的美国不缺钱。
罗斯柴尔德财团此时更是不缺钱,尽管战争让欧洲的很多资产都遭受了损失,特别是在法国境内的资产损失最为严重。
不过在钱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却是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赚一笔。
尽管英法在进口美国的物资,但是美国财团也有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股份,于是罗斯柴尔德财团实际上在战争中完成了资产左手换右手的把戏,而资本则大量的转移到了美国。
美国财团此时还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掌控下的,虽然不是完全掌控,但是那些财团却是臣服于罗斯柴尔德财团下面的子财团,其股份都被罗斯柴尔德财团掌控最少一半。
洛克菲勒财团更是由罗斯柴尔德财团直接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制衡摩根财团,此时罗斯柴尔德财团陆续在美国扶持、收编了八大财团。这些财团规模不一,但是这么多的财团让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掌控更加牢固,那就是哪只狗听话,哪只狗就有骨头吃。
罗斯才尔德财团此时显然也意识到了中国民族财团崛起所带来的强大威胁,所以向北洋财团提供的无息贷款,实际上就是由罗斯柴尔德财团和美国极大财团出的钱,为的就是让北洋军事集团有所发展,从而制衡西北政府。
一亿英镑的无息贷款,为段祺瑞解决了燃眉之急。
英法美此时介于要对中华民国西北政府进行彻底的遏制,并报复西北政府阻止段祺瑞向欧洲派遣工人,于是停止了中华民国进口作战物资。
此时的美国经过四年的工业扩张,产能已经比较强大了,尽管因为工业体系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设备,生产效率没那么高,但是美国的工厂数量却是非常庞大,其财团产业集中模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效益。
在作战物资方面,此时的美国足够供应协约国一般的物资消耗。只有一些军火飞机是要从中华民国那里购买的。
另外商船也是协约国此时急需购买的,但是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却不再接受商船生产订单了。
中国民族财团此时开始为自己的远洋运输公司建造商船,因为现在中华民国也开始需要大批的商船了。
特别是朝鲜、越南、高棉这些经济殖民地的陆续建立,已经商品的对外输出也是需要大批商船的,因此中华民国的远洋运输公司此时的商船吨位正在快速上涨之中。
想买的买不到,不想买的之前是中华民国逼着英法买。但是去年美国参战,英法对中华民国的物资依赖已经不是那么强了。
现在欧洲战场上的主要问题是物资运不过来,没有那么多的商船,因为德国无限限制潜艇战让协约国商船损失惨重,现在大西洋上的运力非常紧张,运费进一步的上涨。
协约国不再向中华民国下生产订单,实际上已经是有撕破脸的节奏了。
对于协约国只种冷报复,对于中华民国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危机,因为出口下降了,不过就解决这个危机非常容易,转为内部生产就是了,中华民国现在又强大的内需。
老百姓过去都很穷,现在有了钱,什么东西不需要消费?因此中华民国有庞大的内部市场没有满足。
这个内部市场还是四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要庞大。财富部是看有多少黄金,而是看有多少资源和多少产能。
中华民国现在暂时不缺乏资源,产能方面出口减少后,反而能够增加内部商品供应产能。
而且危机,危机,即是危也是机,危险与机遇是并存的。
这个机遇,实际上就是此时的西北政府可以很干脆的和协约国撕破脸了。
既然出口已经不给力了,另外沈凝云从去年就开始让中国民族财团出手海外资产,现在的西北政府没有任何受制于协约国的地方。
这个时候,想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
不过还有一个方面没有彻底的丢掉,那就是协约国殖民地市场。英法忙于战争,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此时的商品市场基本上全是由中华民国的商品占领,日本的工业产品也有一些在销售,但是销售份额却是非常少,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不怎么样,而且价格上很多相比中华民国来说还没有优势。
不过这些海外市场,实际上还是出口方面的事情。中华民国当前已经不缺乏贵金属了,印刷钞票已经有足够的贵金属支撑,而靠出口赚钱,还不如直接靠打仗攫取经济殖民地,那样回报更大。
所以沈凝云决心在1918年收复台湾,再度对日本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