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制造业商品、农业产品、矿产定价权被中国民族财团抓在手里,而国际上的商品定价权的争夺则是愈演愈烈。
中国民族财团和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是争斗的主要力量,双方争夺定价权的背后,则又是在争夺货币的国际化。
过去英镑一直牢牢的占据着国际化货币的霸主地位,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的英镑已经贬值了不少。
过去,英镑的坚挺,一直是世界各国,以及英国人民及自治领、殖民地民众所为之骄傲的东西。
随着英镑的贬值,以及中华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出口商品的不断增长,让中华民国的炎黄币开始走向国际化路线。
如此一来,就和英镑产生了竞争。
罗斯柴尔德财团对英镑非常看重,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是靠英镑垄断国际贷款以及保险业务。
而当前因为英镑的贬值,以及炎黄币开始走向国际化,国际贷款和保险业务已经被中国民族财团给蚕食了一部分市场。
进而双方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一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操控下的英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恢复英镑面值,一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开始与中国民族财团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
然而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显然罗斯柴尔德财团不是中华民国的对手。
因为中华民国在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结算开始使用炎黄币。而英镑因为贬值的原因,所以很多国家都不爱收取英镑。反而对坚挺的炎黄币很感兴趣。
炎黄币尽管此时大量发行,在中国内部产生了良性通膨,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是在升值,因为汇率还是非常稳定的。
中华民国有这个底气让炎黄币升值,也和这个时代的货币体系是有关系的。这个时代的货币体系是金圆券制度,即各国的货币可以用来兑换黄金,但是是对外兑换,本国内部则不兑换。
中华民国采取的是信用货币制,并不进行黄金兑换。本身这样的制度,在国际市场上是没什么竞争力的,但是因为中华民国有大量的商品出口,让世界各国拿到钱之后,可以用来购买中华民国的商品,进而也就有人接受炎黄币。
而且炎黄币还在升值,意味着币值的坚挺。尽管在商品出口方面有些不利,但是中华民国出口的商品都是高端商品。而那些低级的商品,则是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商品价格比较低,所以也有竞争力。
再有,就是中华民国以及那些经济殖民地,用的都是炎黄币。而且基本上也只收取炎黄币,其他国家要想购买中华民国和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则必须要先去换炎黄币然后再进行购买。
进而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商品交易都开始用上炎黄币,炎黄币因为有了能够花出去的功能,进而也就被各国政府所接受。
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植物油的定价权此时被中华民国牢牢掌握,而棉花的定价权,也被中华民国所夺取。
棉花是中华民国产出很高的一个农产品,西域殖民地和新疆省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而在江苏、河南、山东交界的三角地带的商品棉的生产也得以持续,如今这些棉花基本上都是用机械化设备生产的,投入成本尽管高一些,但是生产成本却是降低了。再有就是育种方面花了大力气,所以产量有所提高。
中华民国的棉花已经对全球各国的棉花种植业造成了冲击,因为中华民国的棉花出口到那些经济殖民地,然后那些经济殖民地又生产出各种纺织品出口到世界各国,这样的出口是中国民族财团掌控的,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劳动成本比较低,加上棉花价格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全球的纺织品市场上,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纺织品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又在向欧洲出口棉花,价格比各国的棉花都要低。而美国的棉花种植业则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因为出口市场的减少,美国的棉花种植业缩水了将近三分之一,出口变得非常少。
橡胶的定价权,自然也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囊中之物,此时整个东南亚都被中华民国所掌控,欧美在东南亚地区还是有一些橡胶掌控着,但是没有定价权也是白搭,那些橡胶园生产出的橡胶,被中华民国掌控的东南亚各国立法统一出口价格,而且也是所谓的‘对内优惠、对外垄断’的政策,那些欧美商人所掌控的橡胶园出产的橡胶要先以优惠价格卖给出口公司,然后再由出口公司以高价进行出口。
自从1922年年初这种制度的出台后,国际橡胶价格短短半个月内就被拉升了五倍,绝对的疯狂。
而在中华民国,橡胶价格却是一如既往的便宜,价格没有丝毫的上涨。
欧美各国又没有人造橡胶工业,同时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橡胶种植业面积又不大,实际上主要的橡胶产地还是在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