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看到身下的流水时,脸上却是呈现出了笑脸,他,对于这片水域太熟悉了,也存在着一股很强烈很执著的眷恋之情。
“老……老李……”刑天保是有见过小锦的父亲老李的,初见那光影从书水里慢慢浮现出来,还真把这位捕头给吓了一跳,尽管当差那么多年,经历过的邪祟案子也是无数,可真要说见鬼的事,也不是很多次嘛。
而且还是活见鬼!
但仔细一看,这光影虽然和小锦的父亲老李长的很像,但也是有细微区别,真实的老李是个老实巴交的村民,对人也很和善,可眼下这个老李则显得要威武一些,仿佛多了一种神仙气质。
这是这位捕头搞不懂的地方,因为,这个老李便是白菊仙通过自身文气凝聚出来的虚体,并非真的鬼魂。
但因为老李是死在这条河里,祭文又是写给老李的,自然而然也就沾染到了老李的气息。
或许老李的魂魄早已烟消云散,比如人魂,说不定已经被黑白无常拘走,也可能早就被水中恶鬼吞掉,但天地人三魂,白菊仙通过文气和祭文的力量,还是能够召唤到老李的那一丝天魂留下的残留。
故而,凝聚出老李的模样也并不奇怪。
“我是谁,我在哪……”
被白菊仙凝聚出的老李虚影很是迷茫,不过,那一丝对清河的眷恋却是溢于言表。
“你叫李山,是张家村的村民,因为出河打渔,翻船而溺亡,你可记得你生前见过什么?”
白菊仙脸色苍白,看起来有些虚弱,显然,凝聚出老李这道虚影对她的消耗很大。
李山迷茫地看着白菊仙:“我死了?我死了吗?为什么我什么都想不起来?究竟发生了了什么事,我怎么会在这里?我怎么想不起来?”
“你一定要想起来!”
白菊仙尽管此时虚弱,但还是不惜耗费文气凝聚老李的虚影,让其显得更加实质化。
一缕天魂残留,记不清临死前发生的事很正常,但若是能让天魂和地魂产生微妙联系,说不定会让这位老李想什么!
只是,为了凝聚老李的虚影,让其变得很有神力,白菊仙的心神和文气都在持续海量的耗费,当老李的形象愈加越立体时,白菊仙的人也越来越虚弱。
眼看就要向后栽倒,却有一双有力的大手搂住了她的纤腰……
“他们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了还玩这种调调?”
岸边,看到那位书生和女学士做出如此亲密的举动,某位李大人很吃醋。
姬玄无奈笑:“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吃这种无名干醋?”
“要你管?”
……
此时,河心。
老李抱着头,觉得很痛苦。
白菊仙的文气消耗太重,身体变得极为虚弱,看似不足以维持老李的形象。
常平一手搂着女学士的腰,一边看向虚空中老李的虚影,冷声道:“想不起不要紧,你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刚才,你才被封为此河河神,你是正义的化身,你的身上,有来自天地间最纯粹的浩然文气,从现在起,你就是神!”
“我就是神?”老李,李山怔住。
因为他是被白菊仙凝聚出的一个天魂残留,尽管顶了死去老李的皮,但和真正的老李还是有很大区别,而且用过这一次,就随时可能会消散,那么,即便这短暂的虚影凝聚出来,甚至有了自己的意识,可却是不稳定的。
这个时候,就必须快速给他重塑一个身份,一个他觉得合理并认可的身份。
河神,正是老李现在需要的合理身份。
给他讲什么死去老李,只会让他一脸懵逼。
“是的,你就是神,是这片水域的主宰者,每天水流不息,鱼虾成群,水妖栖息,过江之鲫,一切一切,都难逃你的法眼。”常平继续和老李说着。
老李,李山终于像是想起来什么,本来涣散的眼神逐渐凝聚,变得炯炯有神起来:“是啊,我就是神,我是河神。”
他完成了自我的心理建设,并对自己的身份给予了肯定后,整个人的气质也就变得不同,他不再彷徨,因为,他很快适应了自己河神的身份。
这时,常平突然朗声念了起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他开始加持文气,进行文术渲染,顿时,勾勒出一道悲怆的意像出来。
死者已去,亲人流泪,山河高远,又换青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悲怆的意境一经渲染,便是将整片水域笼罩,即便不通文墨的刑天保在听了常平的诗后,都不禁潸然泪下,“我想起了我小姨子,好美的年纪,人就没了,现在还有几个人能记得?多好的年华啊,那时节我们一起滚草……”
虚弱的白菊仙回头白了邢捕头一眼,这时候你就不要破坏气氛了好不好?
“死去何所道,托体统山河!好啊,说的好!”
河神李山精神更加焕发,他浑身散发出一股奇异的光芒,面庞有青光乍现,眉心处忽然出现一道竖目,“谢谢你帮我开了天眼……我看到了……我知道李山是谁了!”
“你看到了什么?”
白菊仙问,并迷惑的看着常平,原本,凝聚出李山这个虚影,她的确是差了一点修为,没想到,竟然被这个书生给接上了,还好。
李山闭目,但眉心的竖眼却是睁开,片刻,他厉声一吼:“我看到了很多,万年长久,太多生死别离,都在这河上真实发生着。”
“原来是你!大胆妖孽,竟敢猖狂,是你害死了李山!”
“快快现出原形!”
随着李山朝着身下黑黢黢的江河厉喝,此时河面上陡然狂风大作,原本平静的水面波涛汹涌,漂浮在河面上的小船也开始出现剧烈摇晃,变得极为不稳定。
“大胆妖孽,还想作恶!”
李山叱喝。
可河面的波涛涌动的更加疯狂起来……
祭文:摘自屈原九歌河伯,稍稍改动,常平诗为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