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对于宋刚毅他们几个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p>
经过他们这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10月初提出了这个项目的概念,到被不断地否定,再到经过宛如研究生般的编制软件的一个月生活,最后到收集到足够数量的自行车,中间的跌宕起伏的过程数不胜数。</p>
洒下的汗水就要结出果实。</p>
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在今日展现。</p>
415小队在组建一个小型的社团招揽人手后工作进度极大地得到了推进,积存的自行车很快便被转换成了“羊理单车”的模样。</p>
自行车还没消耗完,他们之前在实验室边学习边设计出来各种智能模块便消耗了一大半。</p>
按照最初的设想,第一批投递的自行车数量要达到两百辆,原本宋刚毅还想缓一缓等到可用的自行车数量够多时再正式开始。</p>
“要搞就搞的漂亮,争取弄个开门红。”宋刚毅是这样和张承天以及新加入的志愿者们说道。</p>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多少资金了,之前用的钱都是吴教授申请下来的经费。”这一次谢云倩也不支持他的想法。</p>
共享单车项目中成本最高的便是购买质量过关的自行车要花的钱,一辆自行车最少也要花三百多块,按照现在预期一千辆自行车来算,这一块的成本也要花上三四十万。而这被他们通过巧妙的方式节省了下来。</p>
第二高的成本便是人力资源,他们这些高学历的大学生都是免费的劳动,连生活费都要自己搭上,如果按照一个正常的公司来招聘人手,光是这一方面的支出最少都要花上几万块。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到他们团队有一个能力十分强的专家吴心教授在他们身后进行技术支援以及友情借用服务器的费用。</p>
这两块省略了下来大笔经费,但是实际上项目进行到这个部分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花上大笔的钱。</p>
比如给自行车用喷漆进行编码,还有在自行车上装上各种智能模块,安装上智能锁,等等。</p>
这其中种种每一个算下来成本都不高,但是当这个价格乘上几百辆甚至一两千时,这也是达到几万块钱的费用。</p>
这些很多这样那样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宋刚毅提出来的,在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宋刚毅总是精益求精,想要让这辆小小的自行车越来越向着后世的模样发展。</p>
宋刚毅这才明白虽然这共享单车看起来十分地朴实无华,但是其在背后承载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p>
这些想法都需要资金来推动,虽然吴心教授在私下里对这个团队的能力十分质疑,但是看在宋刚毅的面子上他还是通过将这个共享单车的项目转为他研究的课题,然后再通过申请课题经费的方式给这群人进行了资源。</p>
“老宋,虽然这个项目是你提出来一起做的,而且整个过程都一直是由你主导,但是你别一意孤行。现在形式特别好,大家都在等着我们什么时候正式开始,而且我们也有了一定数量的车,能赶紧铺开就赶紧铺开。”李凌高也站起来说道。</p>
宋刚毅脸色有点难看,这是项目中第一次有人这么直接地让他下不了台。</p>
前世他工作了近十年也没当上管理人员,也没管理过人,他的管理能力十分欠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