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曹营的高沛、刘璝二人的样子可真是狼狈,一见到曹操,二人便将此次的遭遇一五一十的详细禀报曹操,差连在赵信那里吃的什么都跟曹操了.对二人的忠心,曹操是不会吝啬夸奖之辞的.事涉两军胜败大事,曹操谨细异常,对二人是问了再问,前后整个过程总有了三四遍之多.到最后,高、刘二人几乎能闭着眼睛背下来了.</p>
二人去后,曹操问程昱、法正:"仲德,孝直,你们认为刘、高二人可信否?"换成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不会轻易的相信从敌营"逃回"的刘、高二人,何况是多疑的曹操.二人极有可能是真的替赵信来作细作,明知曹操等极有可能会看破,所以才故意破,令人相信他们.多疑的人一想就会想到这里去.</p>
适才刘、高二人在话时,程昱、法正二人在一旁十分注意二人话的神情、语态,却看不出二人有什么造作的地方.那就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二人所的确实是真的,二是二人作假的功夫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依往日对二人的认识,二人不可能有这么厉害,那只能明二人真的没有谎.</p>
依二人所,赵信放他们回来,是教他二人在明晚劫营时给营中添乱.排除了他二人的可疑性后,令人疑惑的事又接踵而至.其一,赵信怎会这般信任他们,就算他们是真心归顺他赵信,新降未久,赵信岂会将如此重大之事跟他们全盘托出!其二,依赵信等人的才智,岂能料不到此事大有为敌方看破的可能?那么,他们明知会为对方看破,却仍然派二人过来,是不是别有什么阴谋诡计也不一定?这几疑惑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就不刘璝二人的"演戏"能力能否骗过赵信等人,很有可能他二人假降之事早就为人看破了,那么,赵信等明知他二人有假降的可能,却还派他们干如此重大之事,这更令人怀疑.</p>
据高沛所刘璝临走时的这一手很有可能瞒过赵信等人,但在曹操看来,虽不能刘璝耍的这一手拙劣,但也高明不到那儿去!有句话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赵信、郭嘉这等人物跟前耍心眼,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p>
根据一再盘问的结果,有一句话最让曹操不明白,据二人所,当时徐庶的原话大概是"到时营里营外将有变起,二人只需相机行事即可","营里营外将有变起"这几个字真是令人触目惊心.营外还好,无非指的是到时会有赵军前来劫营什么的,可这"营里"也会有变起,就让人不明白了,这句话是对刘、高二人的,这"营里"指的肯定不是他们,可徐庶又是何所指呢?难道这边还隐藏着赵信的细作,要果真如此的话,那也太可怕了.这"太可怕"三字既指赵信的心机可怕,也指事情的后果可怕.如果这边真有赵信的细作的话,那么此人的身份绝对不低,能搅得"变"起的人的身份能低到哪儿去!那么这个人又从何而来,是通过什么渠道打入这边的,要是赵信在战端开启之后才安排的,那是不可能的,要真有这个人存在的话,那只能是赵信在战前就已经安排好了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赵信的心机当然当得起"太可怕"三个字.</p>
要真有这个人的话,那这个人又是两家之中哪一边的呢?或许这个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两家之中各有一个,甚至是更多的人!</p>
徐庶一句话就这么让人琢磨不透,对此曹操是对刘、高二人盘问了又盘问,通过刘、高二人知道当时徐庶在这句话时几乎是一带而过.那么在刘、高二人不得赵信等人信任得情况下,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的可信度反而很高,比那些刻意给二人听的话可信多了.正是这一才让曹操确信徐庶话里是有所指的,那么上面所推断之事也有很大可能是真的.但也不能排除徐庶是故意这样一句话来迷惑人的可能,但这个可能在曹操等人想来好像不大,至少比"真的有所指"的可能多了.</p>
假设这个可能是真的话,那么两家营中至少隐藏着这么一个人,这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曹操等人先当然把怀疑的目光指向刘备营中,据曹操等人所知,最近一段时间投效刘备的人可不在少数,赵信真有这等深沉的心机的话,极有可能在这些人当中作手脚,依他的手段,安排个人打入刘备阵营恐怕不会有什么困难.怀疑归怀疑,但曹操等人却根本不能将目标确定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对刘备的部下当然不会熟悉到哪里去,这事显然不是他们所能确定的.虽然刘备一方的人可能性极大,但曹操决不会就此将自家这边的人排除在外.赵信要真有这样深远的心机的话,在他麾下安排这么一个人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那些跟他一道入蜀的人可以排除在外,因为这些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他曹操的亲信,一般情况下,曹操是决不会怀疑到这些人的,而那些新近归附、投效的蜀中人士在曹操眼中的可疑性就大了.当然,跟刘备的一干新近投效的手下比起来,他们的可疑性显得了很多,毕竟两川离赵信的领地比荆州远多了,所谓鞭长莫及,可能性当然比较.这事曹操当然只会放在心中,没有一个可疑的对象,他又能怎么样,将出来只会冷了人心.</p>
越想越有可能,越疑越深,这种怀疑扩散开来,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而刘、高二人所之事,在曹操等人想来,这绝对是赵信的诡计,但这诡计的变数实在有大,一时阴霾密布,想来想去,各种各样的可能都有,令人难以想通.</p>
如今两家合力拒敌,唇齿相依,这等大事不可不与刘备等人相商.眼看天就要破晓了,曹操等也折腾了半夜,略作休息,清晨时分,遣人去请刘备等过来商议.</p>
刘备才刚起身没多久,却有曹操亲信手持曹操密信来见,略微一览曹操书信,刘备立即着人请来孔明,示之以曹操书信,二人当即带着关、张二将领一队人马前往曹营.之所以带着关张二人,非为前往议事,亦非为二人为刘备兄弟之故,实乃有防备曹操之意.</p>
曹操见到关、张二人,也不过一笑了之.吩咐刘、高二人将事情的整个经过讲于刘备等人听,曹操等却安坐一旁无语.</p>
在刘、高二人身上,孔明却看到了破敌之机.对孔明来,不管赵信等料到料不到这边会不会看破此事,都可以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可以教赵信大大的吃一个亏.跟曹操一样,孔明也十分重视徐庶那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一再询问二人徐庶这句话前后的神情.二人一一道出,并无半隐瞒.</p>
今日一会,可教曹操知道了刘备跟孔明的关系!先前曹操虽然知道刘备很倚重孔明,但也没想到会倚重到这个地步.只要看到孔明不停的出言询问刘、高二人,所指都是非常关键之处,而刘备却在一旁待着,虽然也听得很仔细,但却根本没设一言相询的情形,便可看出君臣二人所搬演的角色.早在成都初见孔明之时,曹操对此人便颇为忌惮.如今看来,刘备是大事务皆依此人而决,对他的信任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君臣两人各有所长,合在一起的能量,到底会到什么程度,谁也作不出准确的判断,这只会令曹操更加忌惮.</p>
问完之后,孔明同样也有曹操等人一样的疑虑.眼下最重要的是合力试着将这么个人揪出来,再设法对付赵信.这事当然由刘备这边先提出来比较合适,至少刘备这边的可疑性比曹操这边大多了,这事也只能靠刘备等人了,曹操等是帮不上什么忙.</p>
一看曹操等安坐一旁,孔明便有了主意,先出言问道:"蜀王及各位贤达对此有何看法?"一下就把问题推到曹操等人身上.</p>
曹操也不是好相与的主,闻言笑道:"先生想必已有所得,愿闻先生高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