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强明> 第三百五十七章 萨摩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七章 萨摩藩(2 / 2)

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p>

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p>

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zhong yāng,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p>

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p>

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p>

自洪武十六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ri本庆长十四年发生ri本萨摩藩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p>

这批中国移m zhu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次后,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p>

从明洪武五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p>

丁云毅在那淡淡地道:一个小小的岛国,居然侵犯我大明的属国,嘿嘿,好得很,好得很......诸位,我有一种预感,这股神秘的海盗,必然和萨摩藩有关......</p>

众人相视一笑,追随大人这么久了,对大人的心思再了解不过。</p>

大人,这是对萨摩藩甚至是扶桑国都动上心思了。</p>

如果最后真的证明此事和萨摩藩有关,那大人绝对不会客气,等于给虎贲卫找到了一个出兵的绝好理由。</p>

如果找不到以大人的个xg来说,就算没有的事也有办法把其说成有的......</p>

丁云毅却没有笑,反而正sè说道:有些事情你们忘记了,我可没有忘记。从我大明洪武年到万历年间,倭寇之患几乎没有断过。倭寇所到之处,男则导行,战则令先驱。妇人昼则缲茧,夜则聚而y之......白天让咱们大明妇女给他们干活,晚上还要jiāny这些无辜的良家妇女。嘿嘿......</p>

他冷笑了几声:所有人都说我丁云毅是天下最勇猛的将领,但在我自己看来,和倭寇肆虐我大明时,我大明的那些官员将领相比,我丁云毅不值得一提......你们可曾记得松溪......</p>

我知道。秦云默默的说了一声。</p>

嘉靖四十一年冬,一股上千人的倭寇自闽东杀向闽北,一路洗劫了寿宁政和两县,于十二月初逼临松溪县。</p>

见倭寇势大,县令王宾首先写信求和,称愿意纳粮米银两,请求退兵。这是地方官的无奈,没有官军保护,只有几十个衙役的小小县令有什么办法保境安民很快倭寇的回信来了:限令在一周内,献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如有延误破城屠民</p>

这下王县令傻眼了:松溪县是个全县人口不超过三万的弹丸小城,哪里有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可献也许,倭寇是故意提这样苛刻的条件,本身就没打算放过松溪县。</p>

倭寇把全城逼到了绝路,更激发了民众的愤慨,家家出丁,户户献粮,一支自发组织的守城敢死队形成了。从王县令开始,全城的男女老幼横下一条心:和倭寇拼了</p>

松溪城虽小,但城墙修筑得很坚固,在敢死队的严防死守下,一路势如破竹的倭寇碰到了硬钉子,一连攻了三天没有丝毫进展,只好撤到乡间掠夺粮食民财。转眼新年来到,正月初一,倭寇卷土重来,他们对这个顽固的小城恨之入骨,更希望打破城池好好过一个肥年。这次,有备而来的倭寇搭起了几部云梯,嗷嗷叫着爬梯攻城。</p>

一个骁勇的倭寇头目率先爬到了城垛处,手舞双刀驱散了守兵。</p>

城头的守兵一片惊慌,眼看防线即将崩溃,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名叫张德的汉子手举大斧冲过来,一斧将这个倭寇头目砍落城下</p>

守兵士气大振,接连杀掉了几个爬上来的倭寇,并搬起大石头,把云梯砸得粉碎。</p>

艰苦的松溪保卫战,一直打到正月十五ri,倭寇死伤惨重,却无法入城池一步,最后不得不向这座顽强的小城屈服,逃遁而去。松溪县城固守四十余天,牺牲军民一百余人,包括立了大功的张德,但是挽救了全城百姓。</p>

这场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福建</p>

放在明代抗倭战争的历史中很微小,微小到除了当地县志,其他史料上都不曾记载。对历史很小,对当事双方很大,战斗进行地如此漫长,相信双方都异常艰苦。倭寇苦,他们没想到遭遇这么顽强的抵抗,他们得咬着牙冒着守兵的弓箭和大石头仰攻;守兵苦,他们本是老百姓,而现在却要冒生命危险作战,但他们退无可退,他们就是这座城市最后的防线。</p>

张德何许人据松溪县志记载,他是个力气很大的挑夫,家有妻子儿女,自告奋勇参加守城。凭此一战,张德青史留名。</p>

松溪人明朝名臣魏溶感慨道:张公一斧,合城数万口得以保其首领,厥功懋矣</p>

留下姓名的挑夫张德是英雄,没有留下姓名的一百余人同样是英雄。比起邻县的不抵抗而遭涂炭,他们的英勇不屈保住了城池,保住了妻儿老小</p>

他们用英雄般的死,告诉所有的人,生命都应该像这样有尊严的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