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兵变的消息也很快的传到了河南的新乡,一些北洋的残兵败将有活跃了起来似乎北洋找回昔日荣耀的日子到了。冯国璋这些日子过得还算惬意,百泉的美景似乎让他有些乐不思蜀,其实他一直都在关注着全国的变化,现在众将领请他出来主持大局,他却又犹豫了起来,他还想再观察一下。
冯国璋的犹豫引起了众人的不满,他们都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一些人开始暗自筹备,甚至有人打算去安阳吧袁世凯请出来。
又过了没几天,新的消息传过来了,兵变被镇压了下去,兵变部队缴械后立即被就地解散,所有军官都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至少为者已经是死罪难逃了。同是北洋余部,随吴佩孚去了热河的被整编成了当地的保安团,吴佩孚虽然没能成为正式的国防军军官,却还是当了团长,算得上是高升了,段祺瑞的那几千人镇压叛乱有功,得到了国防军的番号,而且被扩编为两个师,师长分别是段祺瑞本人和他的心腹徐树铮。眼见昔日袍泽一个个受到重用,这些北洋将领也都心痒痒的,他们记起张文英从前与李鸿章的良好关系,据说现在也与盛宣怀来往密切,严格的说他也算是北洋的人,大约也还念些香火旧情吧,早知如此,当初何必与他争得你死我活。
他们却还不知道张文英对他们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这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叛乱,但鼠两端,若不是叛乱被迅镇压下去,天知道他们会闹出什么乱子来,这样墙头草般的人是不能重用的,部队也要全部解散。驻扎华北的汉军主力已经开始向新乡围了上来,能和平解决自然是最好,否则动武也是在所不惜的。
南京被破坏的极为严重,短时间是不可能恢复过来的。而且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哪个统一的大王朝在此长久立都,特别是这次兵变,很是让不少人想起明朝的靖难之役,中国人一向是信风水地,南京固然虎踞龙盘。却似乎不是个理想的建都所在,在此建都的基本都是些偏安一方的短命王朝。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迁都地声浪渐渐开始抬头,先是国会,又影响到民间,继而又从民间反影响回国会。
若说繁华上海当然是个好地方,不过那里从来没建过都,又紧邻大海,设防不易。做个经济中心大家都没意见,至于建都嘛,似乎从来就没人这样想过。
若是从交通来考虑,武汉是个不错的选择。九省通衢,商贾云集,很是繁华。但也同人不被人提及。原因和上海差不多,同样是从来没有建过都,稍好一些的只是武汉不靠海罢了。北京似乎也是不错的,不过作为满清的都,有些让人倒胃口,而且北京的自然环境实在恶劣,冬冷夏热也就罢了。更糟的是中国的大城市中只怕再找不出风沙这么大的来了。严重地缺水也让北京很难再进一步展,另外北京是座纯消费城市。没什么可支撑城市经济的,不做都才半年,已经萧条了不少,现在是共和了,用不着去学明朝那样天子守国门,自然也没什么人愿意去北京那种穷乡僻壤受苦。对了,还有冯玉祥,他的部队也不比南京的叛军差,在去察哈尔之前也把北京糟蹋地不成样子,大栅栏庚子年间就被烧过一回,他的兵又洗劫了一回,怕是再难恢复元气了。
真正的热门城市有三个,陕西地西安,河南地洛阳与开封,这三座城市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地处中原腹地,即便是有外敌入侵要想兵临城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附近物产较丰富,比不得江南,在北方却也是不错的,而且比起北京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环境还是相当优越的,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三地建都地朝代都是中国最辉煌地时代。其中尤其是洛阳与西安的呼声最高,建都都有千年以上地历史,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作为都最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