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天快傍晚的时候,援军总算是赶到了军和伪军,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急需的火炮也带来了。
“有了炮兵的支援,倒要看那些支那人还能支撑到几时?”三个守备队长又恢复了一脸骄横,长出一口恶气般的吼叫着。
与三位日军指挥官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红格尔图镇内的情况。与日本人的判断完全不同,镇内的中**队不是只有区区几百人,而是整整一个三千人的加强团,他们不仅拥有便于携带的战炮,还用成群的骆驼从后方带来了凝水泥和一批大块头的预制件,镇内的工事远比日本人想象的要坚固得多。还有一件事是日本人应该想到的,可他们还是忽略掉了,既然中**队能够成功的同时夺取土城子和陶林,又怎么会只有眼前这么点儿人马呢?
但是急于夺回红格尔图镇的日军已经顾不得细想这些了。仅仅经过了非常短暂的炮火准备,日军的冲锋便开始了,他们叫嚣的口号便是要在日落之前结束战斗。或者我们可以说的更准确些,那根本就算不得是什么炮火准备,仅有的两门对着镇口正面胡乱了几炮,你也可以硬说那算是炮火准备吧,但事实是中**队阵地的一点皮毛也没有伤到。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在丢下一片尸体后,日军这一天最后一轮攻击也同样无功而返了。
日本人打不动了,就该中国人动手了。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一直苦心经营着自己的部队,与英法德美这样的一流强国相比,日本的工业谈不上达,国内资源也相当匮乏,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军工生产。但通过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军工生产计划。同时配合适当的军队训练方法。日军地战斗力还是让那些军事强国也不得不刮目相看的。虽然缺乏交通工具,工兵力量也明显不足,但日军仍善于长距离行军与奔袭,日军缺乏自动化装备,炮兵也谈不上很强,甚至步枪地威力也不足。但通过训练也能够让士兵在步枪精确射击和拼刺方面高人一等,就连步枪威力不足这样地缺陷也无关紧要了。那些来自农村的日本士兵很能吃苦耐劳,军事素质很过硬,武士道精神也使得他们战斗意志特别顽强。
日军固然有自己的优点,但缺点也同样明显。他们有自己的一整套作战方式。所有作战都不脱离这些的范围,这固然造就了日军的强大,但也使得各级军官固步自封,战术思想僵化,若脱离之前预定地套路,便会手忙脚乱,应变能力极差,有时甚至反而不会打仗了。日军过于强调武士道精神。对于肉弹战术之类倍加推崇。虽然造就了一大批悍不畏死的士兵,但也不是每个士兵都来自贫苦农家。也就不是每个士兵都能那样吃苦耐劳,而对于武士道精神地理解每个人也不一样,例如第四师团和一些特设师团的战斗意志便不怎么样,甚至反而不如其他国家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