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确实是相当硬核的科幻影迷,不过他没有精力详细跟吴恒解释:“火星最高山!”
奥林匹斯山不仅是太阳系内的最高山,海拔两万多米,最高处海拔两万五千米,接近珠穆朗玛峰的三倍。
奥林匹斯山是盾形火山,如同一座盾牌,山腰以上坡度非常平缓,彷佛一个逐渐升高的高原,山脚则相对陡峭。
且山脚的陡峭程度在太阳系内鲜有匹敌,比月球的云海直壁还要更胜一筹。
当然必须要相隔一段距离,便彷佛远距离眺望珠穆朗玛峰一样,否则就会“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论是落日在火星微薄大气下散发出的泛蓝的光芒,还是突兀崛起的山墙都是强烈的奇怪的视觉奇观,彷佛是电影给观众的下马威。
两只脚从天而降震起了尘埃和石子,出现在画面中。
“多孔岩还是很好钻探的,我觉得这里应该能打到盐碱含水层。”
“轻点,如果你伤害了多孔岩内部可能会有的火星微生物,你身上就背负了外星生命的罪孽……”
“是机器在钻探,如果有某个火星生命被杀死那也不是我的错,是机器的错……”
“我觉得我们应该降落到奥林帕斯山,卫星不是观测到夏天会有液态水沿着火山口顺流而下吗?”
“这句话你已经抱怨了很多遍了,那可能是荧惑四的任务,跟我们没关系,任务还有二十多天,你可以尽情瞻仰奥林帕斯山,你这辈子都没机会登上火山口了。”
“你为什么要说这么残忍的话?”
“能不能把音乐停下?林梓涵,难以想象你是一零后,你的音乐审美简直是我们一零后之耻……”
“这叫复古风……”
影院内响起一阵哄笑,因为航天员面罩内那若有若无的乐曲正是去年某短视频平台刚推出时很火的神曲。
搭配上火星的异星风貌,视觉奇观,还有航天员之间轻松的对话,有一种奇特的让人会心的幽默。
尤其是从雷嘉音口中说出的“我们一零后之耻”。
“风格跟《地心引力》很不一样啊。”丁伟轻声的跟吴恒聊着。
吴恒点头:“确实,基调似乎更轻松一些。”
《地心引力》开头也有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的对话,但感觉更正经一些,更加接近现在的华国航天的风格,而且搭配上太空和地球的震撼镜头,风格显得非常诗意静谧,有种太空般的深邃。
这也是其为人所称道的艺术性的一种表现。
《火星救援》虽然仍旧有震撼的视觉奇观,但似乎风格相比《地心》有了很大变化,虽然没有任何信息表明电影发生在什么年代,但显然是一个比《地心》要远很多的时代。
吴恒推测道:“一零后……应该至少是40年以后了吧?”
“差不多,荧惑四……那他们这趟应该是荧惑三了,前面肯定还有两躺,飞往火星可要比月球远得多,也难得多,还要等合适的时机,任务之间至少有四五年,至少在2040年以后了。”丁伟不愧是科幻迷,显然对太空知识是有很多了解的,比吴恒这种只是喜欢看影视作品的影迷要硬核的多。
轻松的氛围没有持续多久,一场风暴的突然来临不仅塑造了新的视听奇观,也让影厅内观众的情绪走向了紧张。
对于吴恒和丁伟来说,剧情的发展并没有出人意料,《火星救援》跟《矩阵》完全不一样,与《地心》更像。
但从剧情而言没有什么迷雾,光从电影名字就能看出来,火星版的《地心引力》嘛,而且在宣传中就用了这个梗:
《地心引力》是雷嘉音救吴越,《火星救援》雷嘉音是主角,成了被救的那一个了。
突如其来的火星风暴不仅打断了他们正在执行的任务,uu看书不得已让他们回到了栖息舱。
外面闪烁着金属光泽甚至带点火花的风暴让观众为已经躲入栖息舱的航天员们感到心惊胆战。
更让形势急转直下的是巨大的火星升空载具火箭在超过175kph的风暴下竟然开始维持不住姿态,开始倾倒。
即便发动了调整姿态的推进器也无法长久支撑。
而且上面有很多精密仪器,一旦发生鼓掌,所有航天员都会失落在火星上。
吴越扮演的指令长果决的下达了撤离火星的命令。
这次任务原定是持续一个月的,他们才来到火星六天。
航天员们离开栖息舱,冒着火花带闪电的风暴,步行前往升空载具。
除了雷嘉音。
在一片黑暗中,主通讯碟被刮的脱离了基座,裹进了风暴中,并冲进了接收天线阵列。
虽然没有《地心引力》中空间站被卫星碎片摧毁那么震撼,但也让观众们屏住了呼吸,破坏与毁灭一向是能调动起肾上腺素的视觉奇观。
随后一根又长又细的天线将雷嘉音击飞。
在其他航天员那里,雷嘉音的生命体征突变,气压降到零点,随后生化信号中断。
任指令长如何呼喊面罩内也没有任何回应。
最坏的情况出现,在所有人眼中雷嘉音都已经没有生还希望了,当然除了吴恒这样的观众。
“已经准备就绪!”
“指令长!……是否要升空!”
“……点火!”
一片兵荒马乱中,短粗的火星升空载具火箭冒出火光,随后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