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剑既然知道了这位就是唐伯虎的损友徐经,而且徐经还提了唐兄,青衣小帽的小厮又名叫唐三,当然也就知道了,这里肯定就是唐府无疑。</p>
既然得知这里就是唐府,那就没什么好着急的了。</p>
见面前这位叩首不止的徐经也已经人到不惑之年,丁晓剑不禁感慨万千。</p>
他了解唐伯虎,当然也了解这位徐经。</p>
这其实也是一位可怜人!命运多舛,造化弄人,陷入科场舞弊案之后,心灰意冷,严令后代子孙绝不可走仕途,这才成就了徐霞客。</p>
徐经家学渊源,也是有一身身真才实学的。</p>
自幼酷爱诗书,乐学不倦。平时足不出闾,目不窥市。家富藏书,梧塍徐氏所筑“万卷楼”中藏有大批从宋、元两代兵荒马乱中幸存下来的古文献。</p>
其中有不少天文、地理、游记、医学、杂记之类的著作。</p>
《万卷楼记》的作者钱福,在书中这样记载:“兹楼也,储川岳之精,泄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奥,焕斗牛之躔,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视也。”</p>
正是这样丰富的藏书,为徐经提供了优越的涉学条件。</p>
故年仅弱冠即中弘治乙卯(公元1495年)科乡试举人。</p>
有人说他与唐寅同榜。唐寅系弘治戊午(公元1498年)解元,而徐经则是弘治乙卯第四十一名举人,其中举时间比唐寅还早。</p>
徐经与吴郡文士多有交往,与唐寅最为莫逆,欲以才名相引重。</p>
至弘治己末,也就是公元1499年,大比之年,两人相约同船赴京会试。</p>
抵京之后,两人都是年少轻狂之人,又喜欢狎妓文会,行事高调,太惹人瞩目。</p>
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也惹到了一些不该惹的人。</p>
有史记载:“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于巷。徐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已众矣”。</p>
会试结束之后,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谣言四起了。</p>
京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p>
户科给事中华昶,便开始弹劾主考官程敏政鬻题。</p>
事情很快就牵连到了徐经、唐寅。</p>
明孝宗弘治皇帝敕令主考官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p>
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p>
可是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p>
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为由头,将徐经下狱。</p>
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遭牵连。</p>
这就说不清楚了!</p>
黄泥巴落在裤dang里,不是屎也是屎啊!</p>
徐经和唐寅两个人两人便被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一辈子不再允许参加科考。</p>
他们的主考官程敏政,也因此被清正廉明的弘治皇帝罢官还家永不叙用。</p>
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桃花坞”以自娱。</p>
徐经出狱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p>
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弘治皇帝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p>
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p>
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年止三十有五。</p>
也就是说,真正历史上的悲催男,大衰仔徐经,35岁就死了。</p>
而眼前的徐经,明显已经超过35岁了,却仍然好端端的还活着。</p>
“难道这是因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