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笼罩连绵营帐,暑气四处流窜,轮番休憩的众将士辗转反侧。中军帐内火光通明,众大将默默擦汗,气氛颇为凝重。见主将陷入深思,暗自叹口气,王鼎不再吭声。</p>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敢如此作为,本将当然有所准备……”努力理清纷杂思绪,淡淡开腔,周文龙冷静分析,“诸位不妨好好想想,于教廷而言,我虎贲团与帝国军团谁的威胁更大?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不小,但仅仅涉及面子问题,大可一走了之。可教廷走不了,帝国的敌对行动足以决定其生死存亡。暂时对我妥协虽有损教廷尊严,但战胜帝国军团的机会大增,认可和约十之八九……”</p>
冲默默点头的老军师会心一笑,周文龙恢复信心,“本将的要求也不高嘛,主动提出全军入教,并撤离君士坦丁堡,以换取教廷加冕卡娃公主为西西里女王。自此之后,公开拥护教廷,一切听从教皇指令。若命我军进攻帝国,本将毫不含糊,不让,则回头收拾波西米亚人。万一帝皇老儿忍不住抢先下手,我军可不会坐以待毙,哈哈哈……”</p>
“将军,和约就这么简单?不会吧,您不是说要确保我虎贲团的独立性吗?”迷惑不解,徒单克宁一脸糊涂,“兴匆匆而来,怏怏然而归,却只为获取一点蝇头小利,末将不甘心!”</p>
“诸位大人别忘了,任何人皆有底线,何况拥有广泛民众基础的教廷?既然确定蚕食战略,决不能抱着一口吃成胖子的想法,须一步一步来,不可操之过急。何谓温水煮西域?整个行动自然不太激烈,如此也能让教廷大体接受……”大致解惑,周文龙低声叮嘱,“克宁兄,你部德意志勇士居多,不可懈怠。一旦我军对帝国率先下手,你部不必参战,先一步赶赴古鲁斯隘口待命,替大军守住返国通道。哦,带上十门玲珑火炮以备不测,注意防潮,尤其*。仙师早收集大量牛羊皮,制作出炮衣和*囊,不可丢失。”</p>
“末将明白,请将军放心!”若有所悟,徒单克宁歉然一笑,“将军一切所为只为大局着想,末将却只顾眼前小利,实在惭愧。”</p>
“别谦虚嘛,克宁兄堪称我军战神,指挥大军须臾踏平奥地利,可谓帅才一名。不知兄长是否还记得昔日戏言?这兵马大元帅可非你莫属……”一脸认真,周文龙许以承诺,“返国后,本将论功行赏,封克宁兄为大将军,日后统率我虎贲团杀伐西域。耶律迪烈大人为骠骑将军,隶属兄长麾下,王鼎大人为破虏将军,蔑尔歹大人为御西将军,安德烈大人为镇国将军。赤盏合烈大人为游骑将军,李勇大人为车骑将军,斡列阿大人为扬威将军。至于萧不察斤、猛安孛堇、余晋、王翦、完颜止、余圣军、仆散忠勇、马素仆、兀曷赤和不花刺等等诸位大人,皆有封赏。拜仙师为国相,古鲁安大人为大司马,统领一切军政要务,不知诸位觉得如何?”</p>
“谢驸马爷恩宠,微臣荣幸之至!”明知谦让无用,儒者率先叩拜谢恩,喜出望外的众大将翻身拜倒,一个个眉开眼笑。二十余年拼杀,眼看夙愿即将成真,谁又能不为之心动?</p>
看着毕恭毕敬的众臣,周文龙自我解嘲,“各位大人免礼,不要如此谦虚嘛。小小的征西将军,却如此大胆分封,也不知铁木真是否欣然认可?该不会从阴曹地府中冲出,怒斥本将越俎代庖吧?呵呵呵……”</p>
笑成一团,众人喜不自禁,堂堂最高军事会议沦为笑场,凝重气氛随之烟消云散。商谈至半夜,拿出综合决策,众将各自返营。与老军师简短磋商,亲自送出帐外,心有所思的周文龙一夜无眠。</p>
五日不长不短,但足以摸清敌情,也证明猜测非虚。五百奥地利骑士上吐下泻,百余匹战马同样如此,帝皇老儿的险恶用心自此毕露无疑。</p>
还以颜色,一支六千余人的混编兵团莫名失去踪影,由蔑尔歹全权指挥,安德烈率玲珑火炮团配合作战,目标直指有如阴魂不散的德意志西进兵团。</p>
</p>
留万余将士继续监控罗斯人,一路作战,帝国军团左右开弓,兵锋直指法兰西边境。只可惜,又一次遭遇顽强反击,被伦巴第反帝联盟和法兰西援兵合力阻于弗萨尔塔城下,再也无法前进一步。</p>
后方极不安稳,除去无法掌控的罗斯人,意大利国内的反帝情绪持续高涨,先前持观望态度的部分诸侯纷纷声讨,混战一触即发。见势不妙,御驾亲征的腓特烈二世悄然撤军,一面命众附庸继续缠斗,一面率主力军团脱离战场,以最快速度返回罗马。</p>
人在里昂,心却飞回君士坦丁堡,惊闻城堡即将沦陷,教皇英诺森四世大为震撼。放下和约,静听禀报,脸色越来越阴沉。众子民危在旦夕,必须尽快拿出对策,当即传诏,命教内最高决策人员即刻入宫。</p>
会议厅的气氛沉闷无比,认真传看和约,火速赶到的十二位重臣莫衷一是。有人拒不让步,有人表示认可,有人坚持修改和约,也有人默不作声,争论场面颇为激烈。</p>
事关好几万无辜教民性命,且拖延不得,见争论不下,英诺森四世提出折中方案。摒弃修改和约,要么认可,要么否决。由众臣匿名表决,原则为少数人服从多数人,教宗则拥有最终裁决权。</p>
对折中方案一致接受,众臣埋头表决,结果令人无语。同意认可和约的人数和反对签署和约的人数居然一半对一半,和约能否通过只取决于教皇一人,所有紧张目光顿时瞩目上任伊始即咄咄逼人的新教宗。</p>
并不当场表决,英诺森四世一一阐述支持理由,“纵观和约,罗斯人其实只要求洗脱其入侵者身份,盘踞西里西亚至今,早已落地生根,彻底铲除须付相当代价。帝国亡我教廷之心不死,孰轻孰重,相信在场的诸位大臣一目了然。帝国实乃心腹大患,一日不除,人寝食难安。而罗斯人如附体蜱虱,虽恼人,但大可随时剔除。”</p>
叹口气,忧郁目光扫视全场,话语淡定,可内容足以震惊西域,“帝皇悍然宣战,教廷不可能束手待毙,必须予以强势反击。待罗斯人按约撤军,传诏各地大主教,在里昂城召开第一届公开声讨叛逆帝皇的大会。对其施以绝罚,号召所有拥护教廷的军队共同讨伐逆贼。此番大举反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定要推翻其统治,将其打下地狱。不剔除毒瘤,君士坦丁堡难以太平,至高无上的神权必任人践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