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线导鱼雷最大的缺陷就是潜艇将其射出去之后就不能下潜了,也不能航行,否则就无法准确引导鱼雷,而且由于声纳分辨能力毕竟相对较差,更没有敌我区分能力,因此大多还是需要伸出潜望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射出线导鱼雷之后直到其命中敌舰的这段时间内,潜艇一动不动而又暴露出来,简直比靶子还像靶子。</p>
更要命的是,线导鱼雷一次只能发射一枚,要等到第一枚命中敌舰后切掉导引线才能发射下一枚,否则多根导引线很容易绞在一起,因此一般来说一艘水滴形潜艇只有12根发射管会装填线导鱼雷,而其他的发射管依然使用普通鱼雷,但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线导鱼雷的使用。</p>
虽然存在着会大幅提高潜艇损失率的致命弱点,但如果像这次北海大海战一样以敌人主力舰作为攻击目标的话,总体上来说还是划算的,因为一艘主力舰的造价至少相当于二三十艘水滴形潜艇,就算十几艘换人家一艘,那也是赚的。然而,如果将线导鱼雷用于潜艇的本职工作破交战,这个缺陷就会放大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从北海大海战的结果来看,使用线导鱼雷的潜艇击中目标的概率甚至低于自己首先被敌人干掉的概率,如果在破交战中,这一点可就太要命了,因为即使是1:1的交换比,如果只是打掉一些还不如水滴形潜艇造价昂贵的护航驱逐舰。邓尼茨一样得心疼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水滴形潜艇舰员的培训时间要远远长于驱逐舰......</p>
而在这种场合,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声自导鱼雷就显得极为优越,潜艇发现猎物后只需要将鱼雷射出去就可以调头撤离了,安全性好得无以复加。而与同样是射出去就不必再管的老式直航鱼雷相比,声自导鱼雷的命中率却又要高了许多,而且距离越远越是明显,甚至可能有十倍以上的差距,这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一艘潜艇可以当成几艘甚至十几艘来用。对于目前元气大伤的德国潜艇部队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意义。</p>
虽然声自导鱼雷速度较慢是个很大的缺陷,但是电动力鱼雷是完全没有航迹的,这一点甚至比过氧化氢鱼雷都强,因此敌人必须等鱼雷近在咫尺的时候才能发现。那时想要幸免已经很难了。</p>
声自导鱼雷的大量应用给盟军的运输船队和护航舰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盟国好不容易才回升了几个月的商船保有量又再次开始下降。令罗斯福与丘吉尔心急如焚。</p>
而魏格纳舰队北上切断了美英之间的主要航道,更是让两国元首如坐针毡。尤其令他们郁闷的是,魏格纳舰队活动的位置让美英两国的陆基战斗机都鞭长莫及。而两国又都没了航母,导致魏格纳舰队五艘航母上的两百多架舰载战斗机轻而易举地就控制了十几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广阔海域内的制空权。</p>
这种情况下美英两国虽然都有航程足够的远程轰炸机,但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去轰炸魏格纳舰队必定得不偿失,至于派舰队过去挑战拥有两艘超级战列舰和五艘航母的魏格纳舰队,那更是只有脑残才会作出的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