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界变之时> 第一百五十七章 记住,林浩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七章 记住,林浩轩(1 / 2)

 就叶清川凌迟了元杰重新收回楚都的同时,严奕所带领的靖军在启国的土地上也是一路高歌。

靖军的东线远比西线张狂,严奕率军几路进发,仅仅不足一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启国大片土地。如今的靖军如蝗虫过境一般横扫靖国的领土,所过之处可谓“寸草不生”。

对此感受最深的当属林浩轩,此时他站于城墙之上,望着下面前仆后继的靖军,苦恼至极。

近来,城池的丢失,领土的沦陷,无不刺激着他的神经,也让这个原本勇往直前的将军变得谨小慎微。他是真的打怕了。

视线,大片领土在你手上沦陷,众多将士因你而牺牲,你还能在没心没肺的自大吗?若不是易枫早已下了可丢领土、不可战死的命令,林浩轩或许早已殉国来结束这份难耐的煎熬。

就靖军准备下一波进攻之时,一个灰头土脸的甲士连滚带爬的来到城墙之上。

“将军,城南告破,靖军杀进来了。”

林浩轩大怒,随及骂道:“彼其娘之!又是这般。”

他不是一个无用的将领,相反,他也曾多次身先士卒。但他遇到了严奕,遇到了不讲道理的严奕。凭借着靖军人多的优势严奕总是多方进攻、不断骚扰。就是这般无赖,就是欺负启军人少,占据了优势的攻城,你能如何?

林浩轩嘴角抽搐,终是说道,“撤。”

这个字在这一个月来,却不知说了多少次。说着说着也就成了习惯,原本的心痛都渐渐麻木。林浩轩已经感觉不到往日的风发意气,在这般打下去,他都怀疑最后的他还是不是他。

“林浩轩,你个缩头乌龟!可敢正大光明的出来打一架!”

吼声从靖军之中传出,却是一拿枪的白袍小将,罗晋。

从开战初算起,他已经与罗晋不下数次,也算得上是宿敌。只是如今的他已经不用副手劝阻,因为他不会出城迎战了。一个月的战斗磨灭了他的棱角,让他变得不再是他。

“撤吧。”

对于那下达的命令,不知易枫心底的想法,如今的林浩轩也只能照本宣科,吐出这两字。

罗晋于靖军之中望着旌旗倒下,知道林浩轩又撤退了。握紧了手中长枪的他面容严肃,看不出喜悲。调转了马头,缓缓的回了帐营。

“大将军,城池攻下了。”罗晋进帐向严奕报告道。

严奕闻声抬起头,调侃道:“哦?我们的大功臣回来了。”

四周的将领或是低头,或是闭目,权当没有听见严奕的话语。

“属下告退。”罗晋自然将这一切看在了眼底,报告完了,便告罪下去。至始至终除了严奕,竟再无一人出声。

“如今的启军没大规模护城的能力,捡了便宜,到忘了自个是谁。”待罗晋出帐,一个将领酸溜溜的说道。

“李英,在大将军面前胡说什么!”

那叫李英的将领恍然回神,也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而严奕倒是对李英刚刚的话语不闻不问,内心想着另一件事,不由皱了眉。

气氛有些沉闷,而李英在闭嘴后一直关

注着严奕的神情,却是偷瞄到了严奕皱眉,便转移换题道:“大将军可在忧心什么?”

果然,李英话一出,众人都不由望向了严奕。

严奕将众人的目光投来,也不藏着掖着,说道:“我只是觉得这城池得的太容易了。”

众人听了严奕的担忧,不由都松了口气,靖军与启军的实力本就不对等,要说夺城困难显得蹊跷还好说,这如今夺城容易是在情理之中,又有何忧。在他们看来严奕是太杞人忧天了。

严奕见众人的表情便已经明白了众人的心思,也不再多说以免徒添各自烦恼。

“西线可有军情来报?”

“没有,自那日元杰将军借信鸽传来的信外,再没有军情。”那人说完,又道:“大将军,王云将军是否真的叛变了?”

“不好说。”严奕摇摇头,说道:“就元杰用信鸽传信来看,我感觉他是想先于某人告状。但今日都不曾见到王云将军,反倒让我觉得元杰将军是事态紧急才用了信鸽。”

严奕身为整个靖军统帅,自然不会单独听取某人的片面之词,元杰的技巧他早已看破,但王云迟迟没有到来却让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若不是熟知两人的秉性,此时严奕可能都已认为王云真的投靠了楚军。

众人听到严奕这模棱两可的答案就知道严奕还没有真正下定论,皆言道:“且看,且看。”

在座的都是老狐狸,本着事不关己的心思,他们自然不会轻易的搅和进去。但若严奕定下了结论,那众人免不了落井下石。也就是说不管真相如何,他们只看严奕觉得如何,这般偷奸耍滑是如今他们还坐在帐中的关键。严奕知道这些,但他也不点破,这不是他一个人能扭转的,他能做的只有明察秋毫。

这就是现实的可悲。就好比一个人去学一门新的语言,学得最快的几句往往是骂人的几句。同样,界变十年,在一切都没有明朗之时,在新政权还如新生婴儿牙牙学语之时,一切的陋习却已经学得像模像样。更可悲的是界变十年,这么短的时间,新政权还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这些陋习,自得听之任之,慢慢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或许,等腐朽到骨子里的那天,便又需要一场新的变革来根除。

病入膏肓,猛药医治,病人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这都不是严奕该担心的,如今的他还处在一场大变革之中,又有何能力再另起一场新的变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