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神风之后> 113.相良乡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3.相良乡君(1 /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海元年的国际形势对刚刚成立的小小公国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忽必烈虽然依旧没有彻底打消对日本的进攻图谋,然而其南线深陷占城和安南战场而难以自拔,因此只能继续对日本实行窥视政策。(看小说到顶点小说网www.x23us.com)而日本南北朝的对立也方兴未艾,双方虽然在春耕季节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但是随着夏季的来临,新的战火也在逐步升级。

四月末,幕府调集常陆、下野、武藏、下总、安房、信浓、骏河等国御家人六万人号称二十万大军迤逦西行。五月末幕府大军进入美浓,然而却在不破关前为新近倒向南朝的近江土豪佐佐木氏的庶流京极氏的八百军势所阻,大军顿兵于险道之前进退两难,不得已之下,主力掉头南下,进入伊势,企图压制倾向于南朝的伊势神宫势力并绕道伊贺进入近畿。

此时,南朝近畿的主力分别自大和和丹波夹攻大和,六波罗府穷于应对,被迫从摄津、播磨、和泉等地撤回幕府军主力,双方在山城、河内等地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战。在四国,与东海方面最终达成丰后事件的赔偿协议的伊予朝廷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了阿波守护荒木义泰的头上,六月初,南朝军在赤石合战和观音山合战中两度击败幕府军,迫使荒木义泰逃亡纪伊,至此南朝在四国地区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而在山**,除了因为大内氏游移不定而继续保持暂时稳定的防长两国以外,安芸重新落到了支持南朝的武田氏的手中,不过由于幕府军撤出时效仿入寇防长的东海军的作法,强掳二万安芸百姓填补防长的人力损失,因此武田氏也暂时未能达成得陇望蜀的企图。至于山**,幕府军依旧在石见、伯耆、因幡、丹后继续和南朝军开战,虽然总体上出于被压制的状态,但是南朝军也一时无力彻底消灭幕府军。

当然日本的内战愈激烈对于咫尺之遥的东海来说就愈安全,这不,经过几个月的搬迁和跋涉,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玖珠郡的百姓和土豪们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情,终于来到了东海的心脏。看着这些大礼向自己参拜的日本人,张煌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

“今日之后,尔等也是东海一员了,根据东海的律法,封爵和功民见官不拜,因此今后就不用叩拜了。”张煌的话自然有通译解说给下面的日本人听,至于懂得汉语的宗休此刻却陷入了懊悔之中,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新主子并非是强盛的元帝国,而是一群同样自立的叛逆,然而已经上了贼船不能回头了,在场的日本人也只能将错就错着成为了东海的臣属。“孤是说话算数的,答应的土地也会一一分给诸位。”说话间,张煌从案几后站了起来,几步走到这群跪拜的日本人面前,拔出仪剑,搁在清源近安的脖项旁。“孤赐卿清源男爵的封号,再赐卿原姓,此后卿就名原近安。”

听着通译的话,近安再次叩拜着,这个时候礼宾司的一名正九品宣使捧来服冠和版籍,近安在另一名宣使的搀扶下站了起来接过托盘,根据双方事先的约定,他将获得一片大约三千亩的山林、二千亩的旱田以及一千亩的水田。山林姑且不计,三千亩的水旱田根据现在公国最低的一户五十亩的授田规模,近安可以在跟来的玖珠郡地侍、百姓之中招募六十户的庶民封臣,当然他可以多招募一些男女百姓作为原家的仆役,但是每个丁男仆役每年十文的口赋支出接下来就要财力不彰的原家来承担了。

“主上,臣下已经是个废人了,”通过通译之口,近安向张煌请求着。“臣下希望,能将清源男爵的爵位立刻转给臣下的长子近平。”

“不行,”张煌断然否决着,看着脸色一僵的近安,张煌解说着。“按照公国律法,非功民不得授爵,袭爵,因此只有卿之子成为功民之后才能转移爵位。”东海的法律跟当前的日本习惯法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现行的习惯法虽然也是长子继承家业,然而庶子却可以通过分家得到一部分家产,也正是因为这个才不断产生新的分家和新的氏。“卿初来乍到,不明白公国的律法,孤不怪你,但是日后再不能闹笑话了。”

“臣下明白。”近安当然知道张煌是在敲打自己,因此他只是淡淡应承着。“但臣下尚不明白该如何让臣之子立刻成为功民。”

“从军服役,只要五年役满,卿之子就可以成为功民了。”张煌扫了一眼丁宇轩,显然对这位礼宾司的员外郎没有介绍清楚一切有些不满。“另外,根据公国的律法,军功授土,即便家中没有土地可以传与子嗣,只要在五年军役服满之后,继续在军中效力五年,那么就能凭着战功升迁且获得应有的土地授予。”

“那是否可以对所有的地侍和土豪一视同仁。”宗休插了一句嘴,不过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要让身为武者的各家地侍、土豪放下刀剑成为纯粹耕作的庶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一视同仁。”东海军的军力不足,张煌早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伙日本人的头上,正所谓以夷制夷,一想到由日本人组成的伪军去打日本人,张煌就有些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但是既入我军,就要遵从我军号令,若是不服抗令,自有军纪惩罚。”

“臣下等明白。”近安点点头。“如此臣下的三个儿子还请主上收入军中效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