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萧瑟,在卫河两岸尤为明显。</p>
树林叶黄,随着凉风飞落。</p>
卫河南岸,卫铭在武安国的陪同下,勘察百年前的石桥旧址。</p>
百年前,卫庄在泰阳乡是最强村落,经济也是最强。为了承载数量众多的商队过往,卫庄在卫河两岸架起了一座石桥。</p>
如今,那座石桥,只剩下了坍塌的旧址。</p>
过卫河,要么绕远,要么摆渡,很是不便。</p>
交通的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卫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p>
“要想富,先修路!”武安国笑说道,这是卫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p>
“只要在这里建起浮桥,再配上宽阔的大道,就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不仅仅是运输成本,时间、人力、资金等的成本也会降低。”腰配古老铜剑的卫铭眺望对岸,延着目光的方向一直往前数十里开外,就是县城!</p>
卫铭构思,建一条宽阔直道,将卫庄与县城直接连接起来。这条直道,途经三个乡、数个亭,一旦建成,对沿途乡亭经济的拉动,是巨大的!</p>
不过,要打通这样一条极具经济价值的直道,需要沿途各村庄的参与,非常的繁杂,是大工程。</p>
</p>
以卫庄现在的实力,还办不到!</p>
这是长远的规划!</p>
卫铭准备,先将泰南亭内的路段部分完成,将泰南亭的经济连成一片。</p>
直道的泰南亭段,一头是卫庄,另一头是大桥村,而芮家村、周家村、水南村、郭家村则是在两侧,可以有效的将整个泰南亭的村亭连接起来,从而促进经济的交流。</p>
“大桥村?”卫铭为难,大桥村处在交通要道,如何既打压又利用,是个难题。</p>
“看,是桥更生父子俩!”武安国魂力传音道。</p>
“他们?”卫铭看去,从那里摆渡,只能去卫庄。</p>
……</p>
卫河上,柳竹撑着杆,桥更生父子坐在小舟中,鲁青鹏背负双手站在舟头,王海蹲在舟尾。</p>
“你们说,是谁在这里放了四只小舟?难道就不怕人偷了去?”柳竹边撑杆边饶有兴趣的说道。</p>
“天晓得!”王海也颇感兴趣,或许是附近哪个大户做的,积善积德,福泽后代;或许是某个船队卸了货,暂时离开了……</p>
“应该是卫铭!”桥康有意无意的答道。这个卫铭,真是挖空了心思谋发展!居然能想到在河两岸各放两只小舟,方便商旅通行。</p>
联想到卫庄的快速发展,桥康心里恨的直咬牙。却不得不承认,卫铭对经济发展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越明白,越恨的慌!</p>
“四只小舟费用不多,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一来,怕人损坏;二来,怕人偷走。其实,人来人往的,都想图个方便,怎么会去破坏,损人损己?”柳竹说道。</p>
其实,五年以来,这四只小舟曾因为风吹日晒,有不小的损坏。附近经常过往的村民与商旅,主动的进行了维护,才能使用到今天。</p>
“据说,卫庄是这六年才发展起来的。”王海突然来了精神,好像找到了原因。“这跟筑巢引凤差不多!来往方便了,才会有更多的商旅愿意来往。商旅多了,经济也就起来了。嗯,好手段!”</p>
“老三,难道你想回冀州,继续做你的亭长了?”柳竹揶揄道。</p>
“嘿,你还别说,如果不是遇到你们,说不得,我已经升做乡长喽!”王海笑说道。</p>
“卫铭!”桥康突然喊叫起来。</p>
“在哪?”</p>
“那边!”</p>
“快!快划!”</p>
卫河本就不宽,在说话期间,五人相继跳上了岸,快步朝桥康指的方南追去。</p>
“在那,看到了!就在那!对,就是他!”桥康指着在卫河边洗手的卫铭,幸灾乐祸的喝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