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西州制霸> 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书院(2 / 2)

最后,是招生问题了。招生对刘范来说也简单。锦衣卫遍布全国,十三个州的每个郡都有锦衣卫的分布,最少也有一个人。锦衣卫还把业务扩展到了丝绸之路的一些国家。被渗透的国家,最西边的是康居。刘范只需要给锦衣卫都指挥使刘诞‘交’代一下,金城书院成立和招生的消息,自然会传遍大江南北,让大部分天下人得知。

为了招生,刘范也提出了很丰厚的招生条件。第一,招生不限出身,无论是贵族出身,还是世家大族出身,亦或是平民出身,甚至是赘婿、奴婢、徒附、罪人都可以参与,如果奴婢等社会底层能够进入金城书院,书院会负责提供帮助,如是奴婢和徒附的话,书院出钱帮助赎身;第二,年龄十三岁以即可;

第三,书院对家庭贫困者不收取或者减免一部分学费,对家庭富裕者则收取每年一万钱的学费;第四,书院设立西州奖学金九万钱、刺史励志奖学金三万钱,和祭酒励志奖学金一万钱,奖学金并不局限于金钱,可以用粮食、食盐、丝绸、房用品、良马、羊、酒这些等价物代替,一共三级奖学金的名额由祭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第四,书院实行后世的大学四年制;第五,书院在学生毕业时设置毕业考试,考试通过后再参加官府的考试,两次考试都通过的,可以出任官职;第六,如果学生自愿搬到西凉居住,可申请书院出钱帮助;第七,学生可以不限量的使用书院提供的纸张和书籍。

如此丰厚的招生条件,刘范不信没人来。尤其是最后一条,规定学生可以自由使用纸张和书籍,可能是最为吸引士人的条件。自从刘范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对造纸术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进后,新纸别称冠军侯纸,已经在东汉各个领域大行其道。由于新纸的质量与刘范所处的后世的纸张质量相差无几,而蔡侯纸的质量和使用体验还不如帛,所以新纸取代了竹简和帛,成为最受欢迎的书写媒介。

但,这并非代表着新纸走入千万家。刘范明明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纸张,产量几乎能让全天下的穷人都买得起,但他没有把纸的价格降得太低。原因是刘范要货可居。刘范将新纸作为凉州的主打出口商品,主要面向丝绸之路和东州。价格是帛的价格的一半,仍然十分昂贵,但不论是丝绸之路的商人,还是东州的世家大族,依旧趋之若鹜。哪个世家要是不用新纸来作为拜帖,依旧用帛书写拜帖,会被所有人看不起。

普通的世家都如此,那更别说朝廷了。朝廷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自然签发诏令的数量庞大。为了紧跟‘潮’流,不失了朝廷的气派,朝廷也不得不购买新纸来书写诏令。丝绸之路的外国商旅,一般使用羊皮纸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自然不新纸。所以,外国商旅纷纷弃用羊皮纸,使用新纸。他们也发现了新纸的广阔商机,所以不少人大量地抢购新纸,再倒卖到其他国家,从赚取差价。在丝绸之路的新纸,其地位已经快和丝绸、瓷器差不多了。

一年下来,刨除人力和运输等成本,新纸能给刘范创收不低于五亿多钱。

新纸如此紧俏,那些寒‘门’子弟当然是望眼‘欲’穿。如果金城书院提供源源不断地新纸,相信不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都会为之一振,进而加入金城书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