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跪也好,看人跪也好。后世人都不是很能够接受。但是许仙并没有对此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他最近实在是太火了点,不得不低调,特别是这种逆转潮流的事。</p>
不过,恐怕许仙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件事对他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是随大流,便是等待时机爆发。而修道者逆天改命,显然是很难走上随大流的脚步。至于爆发,这还需要时间。</p>
</p>
朝庭的水泥作坊,看上去很旧,好像个灰尘堆一样。但是用手擦去,才显现出里面崭新的青砖。</p>
许仙不由皱了皱眉。</p>
朱允文却像捧着什么宝贝似的,捧着一捧水泥问道:“王叔公,您看,这是不是您说的水泥?”</p>
灰色的泥土,细的有如面粉一般。</p>
许仙不是建筑行业出身,对水泥的了解并不多。如果不是修道使得他记忆不断优化,就连水泥的成分,估计他都很难记得。但是,是不是水泥却有个很好的验证。</p>
许仙没有出声,而是加水搅拌成浆体,加砂,加小石子,看它硬固。</p>
这个过程,许仙以为会很慢。怎么着,也得一两个时辰,但是却很快,大约半个时辰便凝固了。</p>
“王叔公,这是水泥吗?”朱允文问道。</p>
许仙点了点头说:“它是。”</p>
“太好了。王叔公这—次可是功德无量,万家生佛。”朱允文很高兴。因为一个水泥,无疑解救了许多的粮食。</p>
大明不可能只建一座城池,而在古代建城便意味着大量的粮食。工人吃的,做粘合剂用的,甚至有的城池粘合剂还需要向里面加鸡蛋。</p>
“功德?”许仙看看天空,一无所有,摇头苦笑。</p>
“怎么了?王叔公。”朱允文问道。</p>
许仙自言自语说:“功德,哪儿是那么好得的。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国秦安大地湾人,他们铺设了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p>
“什么?王叔公,咱们以前就有水泥?”朱允文很吃惊。</p>
其实又何止是他吃惊,后世一说水泥,必提古罗马人,至于比古罗马人更早的中国,由于水泥配方的失传,反倒没人注意。</p>
中国一直都是如此,发明-应用-失传-再发明,这个怪圈中发展。</p>
许仙说:“战乱、灾害,工人的死亡,这技术便难免失传。如果你不给这些工人准备口套,最多一年,他们便会死去。”</p>
不要小看粉尘的危害,这玩意吸多了,绝对会死人的。只要想一想,水泥在自己的呼吸道、肺泡中凝固成块,便可知他们的危害性,更不要说这粉尘中可能存在的毒性了。</p>
“什么?王叔公,这是真的?”朱允文问道。</p>
许仙点了点头。后世有人说华夏古技术的失传是因为没有记录下来,是因为华夏人的敝帚自珍,说的好像西方人便不断传播他们的技术似的。</p>
但是不是,当然不是这样。—本《天工开物》便记录了多少技术,又有多少技术应用了。</p>
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制造二十八发连株火枪和开花炮即子母炮的戴梓,在助康熙打败了老毛子后,其恩赏结局也不过是发配铁岭,与披甲人为奴。</p>
创造一种东西不容易,而销毁它却很容易。</p>
戴梓可以制造连株火枪、开花弹,而戴梓之后却无人可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