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三国之贾诩> 《三国演义》阅读材料——上(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国演义》阅读材料——上(转)(2 / 2)

曹cāo:历史上的曹cāoxìng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cāo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cāo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cāoxìng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jiān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cāo是jiān诈、残忍、任xìng、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p>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xìng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p>

五、鉴赏与评析</p>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的最高成就。采用浅近的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p>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xìng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cāo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xìng格。如曹cāo的jiān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yīn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sè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p>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p>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xìng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xìng;同类人物各有个xìng。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xìng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cāo的“jiān绝”——jiān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xìng格。</p>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sè。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xìng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sè,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xìng和多样xìng;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p>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jīng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dú lì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p>

</p>

4.语言jīng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一是人物xìng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yù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p>

六、读后感</p>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p>

——《三国演义》读后感</p>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chūn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xìng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p>

一、神化与丑化</p>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p>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原因就是这种观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p>

二、人物与线索</p>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xìng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cāo、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p>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cāo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p>

三、封建与王道</p>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p>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cāo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cāo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的。</p>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