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回望长街,只见公孙胜已经杳无踪影,不禁暗自羡慕,他们那些修道者的神通。
他千方百计劝说公孙胜,不要以奉诏入京的名义,进入皇城司,乃是刚刚得知中旨的时候,就有的想法。
不过在郓城县中,他的这个念头还不怎么清晰,经过了一路上苦思冥想,才逐渐慢慢地完善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他并不是十分清楚,公孙胜对于这个方案的认同,究竟有几分?
直到方才公孙胜甫一发现了晁盖的踪迹,二话不说,直接飞身离去之际,吴用才终于下定决心。
这是因为公孙胜的道人身份所决定的。
毕竟相比起进入皇城司中,成为一名朝廷的官吏,在人身自由的方面来看,自然不如能够成为天人跟前的一名红人。
君不见如茅山刘混康,龙虎山张继先等道教的修道者,虽然也受天子的征召,不得不入京觐见天子。
然而一旦风头过去,这些人就会向天子自动请辞,再次返回到山门之中,坐观风云。
进入皇城司中,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吏,乃是完全附属于朝廷;而以道人身份,成为受宠的红人,则是客卿的身份。
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只要是大宋境内的任何一人,名义上都是大宋天子赵佶,统治下的臣民。
但作为出家人,佛道两教名下的修道者,本身就具有超然的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世俗的拘束。
正是因为如此缘故,每次发生动乱的时候,佛道两教就会因为教义的原因,往往会成为普通百姓的寄托,大幅度地投身到两教当中,躲避乱世。
于是两教的势力,往往在不经意间,会得到猛烈膨胀,影响到后来朝廷的统治。
接下来就会发生喜闻乐见的灭佛,灭道的大事件。
吴用以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为理由,劝说公孙胜,就是为了帮助自己,寻找一条脱身的退路。
天子突然下诏,号召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入京的事情,处处都透露着诡异。
如果不是公孙胜一直和他们在一起的话,吴用说不定,还会怀疑公孙胜和天子,或者说朝廷早已经勾搭成奸。
否则哪里会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公孙胜刚刚和他,还有宋江说起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的事情,天子的诏令就来到了郓城县。
而公孙胜对于晁盖的态度,则让吴用的怀疑心态,变地不再如最开始那样强烈。
公孙胜自然不知道,吴用对自己的怀疑,不过他自持身正,就算知道了这事,也只会哂然一笑。
对公孙胜而言,如果他并非是天闲星转世的话,他可不想和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们产生什么瓜葛。
罗真人早就告诉过公孙胜,这是一个迟早会死人的天坑,让他越早脱身,偿还因果越好。
为了能够偿还这具身躯本身带来的因果,公孙胜才不得不陪着宋江吴用等人,来到东京汴梁城。
而吴用提出的建议,恰好十分符合公孙胜的心意,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完全没有任何犹豫的念头。
公孙胜离开吴用等人,赶至东太乙宫,向太乙宫中的道官验证了自己的身份,轻而易举的在东太乙宫挂单。
不过接下来,却对日后的行动,应该如何寻找到晁盖的踪迹,有些茫然不知头绪。
如果晁盖是孤身一人的话,公孙胜早就可以通过,对晁盖自身气机的感应,即刻赶赴至晁盖的身前。
可晁盖却是被一个道人掠至东京汴梁城的。
而且通过刚入城时,和那名道人的较量,公孙胜也知道,对方的手段不在自己之下。
当公孙胜感应到晁盖的气机时,那名在晁盖身旁一侧的道人,同样也觉察到公孙胜的存在。
然后施展手段,掩盖了晁盖身上的气机,使得公孙胜失去了对晁盖的感应。
有那样一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呆在晁盖身旁的话,想要使用超出常规的方法,再次寻找到晁盖,公孙胜不用怎么细想,就知道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公孙胜想了许久,便知道这一件事情,最终还要落到宋江,吴用等人的身上。
不管怎么说,宋江吴用,还有朱仝雷横等人,都和晁盖有极其深厚的交情。
不说是什么莫逆之交,至少吴用对于晁盖的殷切关心,都是其真情流露的表现。
公孙胜心头暗叹,精神力全面展开,缓缓笼罩住东京汴梁城上空,蓦然感应到一个强盛至极的神念,似乎对于他的行径颇为不满,一股脑的横冲直撞而来。
那神念如烈日炙阳,充满了光明正大的味道,不是别的什么人,正是气运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