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观世音菩萨,眼见长乐公主现身,禁锢虚空,将自己困在虚空镜面之中。
菩萨斟酌良久,才徐徐道,“贫僧观公主修为,果然惊人,不弱于我佛门世尊,还有道门三清。”
“理应知晓,世尊二弟子金蝉子,已经脱胎转世为中土僧人,并且长大成人。”
公主轻喔一声,并未接口答复观世音菩萨询问。
菩萨心中倍感无奈,明知公主神通,早看破一切内情,不得不继续解说道,“玄奘取经一事。”
“事关我佛门中谋划多时之大计,亦是天地气运大势所转化,想来公主应该不会出手。”
“蓄意逆天行事?”
观世音菩萨看到长乐公主出手,举手投足间,轻而易举切割空间,停滞时间。
便知晓以自己之能,远非对方敌手,是以并未有太多抵触,反而好言相劝。
期盼长乐公主能够听自己一声劝,而不是执意要同佛门计划,发生冲突。
佛门虽然势大,面对如长乐公主这般,教主级强者,亦不得不感到忌惮不已。
释迦摩尼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中土,乃是佛门在数百年前,便已谋划多时大计。
眼看西行取经即将开始,却突然遭遇变故,由不得观世音菩萨感觉心焦。
此前天子李世民,被泾河龙王残魂,纠缠不清时,菩萨明明欲出手搭救天子。
不想皇宫中,却突然有未知强者,赶在菩萨出手之前,赶跑泾河龙王残魂。
救李世民脱困。
如今想来便是长乐公主出手。
其后公主又陪同李世民,直入幽冥地府,更改生死簿上命数,增添李世民二十年寿元,便携父返回阳世。
并未如原著那般,发生过枉死城时,借相良一库金银,施舍那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枉死鬼。
并且允诺为他们做一个水陆道场,度他们转世为人,这才能够侥幸脱身。
枉死城中,长乐公主施展神通,挥手点化无数金银铜钱财物,便轻易打发了枉死鬼们。
看官,你道为何此处,同《西游记》原著中记载,有着截然不同之差别?
便是因为长乐公主,乃是“诸天穿梭者”乱入缘故。
这所谓“诸天穿梭者”,乃诸天万界中,鼎鼎大名的剧情崩坏者,魔改者。
但凡祂们乱入任何一世界中,都有着很大概率,会随意更改,变化原有世界线。
长乐公主自恃神通,大包大揽,携带李世民完成幽冥地府之旅,便大大破坏了剧情线。
否则李世民一旦借了相良一库金银,施舍枉死鬼,并且允诺再做一个水陆道场,为枉死鬼们托生。
便需要在返回阳世后,为相良盖一座大相国寺;然后还需遍请天下间高僧大德,主持这个水陆道场。
才能够引出金蝉子转世,唐玄奘入京,主持一千二百名大小明僧,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继而观世音菩萨现身,质疑唐玄奘不知大乘佛法,说出灵山大雷音寺中,三藏真经故事。
能够让世间之亡者升天,度天下之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引动唐玄奘心中一点慈悲,让天子李世民意动,封玄奘为御弟,不辞艰辛去西天取经。
只是眼下剧情崩坏,引不出玄奘入京,观世音菩萨无奈,便将主意打到公主身上。
菩萨在天子御前,说《法华经》中龙女成佛故事,借喻长乐公主离宫原因。
意图使天子李世民明悟,以遣僧人去西天取经名义,寻找长乐公主去向。
咦?
或曰观世音菩萨此举,岂非故意误导天子,以一莫须有借口,为取经张目?
然细思《西游记》原著中,菩萨将紧箍咒化作僧帽,给予唐玄奘哄骗那猴子。
可见无论是菩萨,还是玄奘俱乃心思通透之人,并非那一味顽固不化之辈。
只是观世音菩萨哄骗李世民在前,长乐公主现身在后,便成了捉贼现场一般,让菩萨感到无端尴尬。
再看长乐公主神通,超然脱俗,能与佛道两教教主媲美,自己并非祂对手。
因此菩萨不得不出言补救。
幸而长乐公主亦是好说话的,不仅并未勃然大怒,反而出言调笑了菩萨两句。
让菩萨心生希望,意图将之拉至己方阵营,配合行事,引出唐玄奘西天取经帷幕。
长乐公主虽心中不喜,观世音菩萨以大势压人,转念一想,便笑意吟吟道,“如若本宫做了龙女。”
“待那唐僧成功取得真经之后,又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菩萨哑口无言。
祂左思右想,公主既已能同佛道两教教主相媲美,便是这三界中,最为顶尖一小撮强者。
便是灵山大雷音寺佛祖,三清天道祖,乃至天庭玉皇大天尊,亦给不出来,让公主心满意足好处。
长乐公主见菩萨久久沉吟无语,遂轻轻拍掌道,“不如,便让本公主陪着玄奘,一同西行如何?”
公主话音一落,菩萨心头暗自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