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中原,正在追杀红巾军的大新边军本来已经越过了郑州,准备一鼓作气攻入东京汴梁,这时候不得已仓惶停下,开始重新原地集结,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而刚刚开拔到洛阳的五万禁军还没摸到城门,就被皇帝连发三道金牌,严令立即北上,务必在三日内八千前锋到达太原府,五日之内全军到达,违令者皆斩。
而刚刚退到东京汴梁城附近的红巾军趁机喘了一口气。这一口气不但救了红巾残部岌岌可危的性命,还大大缓冲了其仓惶东窜的紧张精神,甚至还重振了低迷的士气。
其后,香教教主刘福通力排众议,否决了多数人退回亳州的提议,带领剩余的红巾军直扑东京汴梁。
可怜汴梁城内无强军,外无支援,全城上下,惶恐不堪。汴梁城中名义上有个中万户编制的汴梁万户府,但实际上却只有下万户的兵员。外边呢,倒也不能说没有援军,十几万边军就在西边不到百里之外的郑州城,但是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三万红巾军在汴梁城外肆虐。在这种诡异的情况下,汴梁城勉勉强强只坚持了三天。
红巾军在得知并确认大新边军主力开拔北返之后,没有再迟疑,刘福通亲临一线,率领香教的数名天命再次爆发,汴梁城在数名天命大修的发力之下,南门先被攻破,最终被红巾军一拥而入。
这次,红巾军的残兵双眼血红,呼喊着“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疯狂地屠戮了东京汴梁城里的大小官员和几乎所有的世家富豪,同时解开了之前一直伪装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和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嘴脸,在汴梁城中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汴梁城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上承夏商,中接汉魏,下启唐宋,当之无愧的中原名城。中原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夏国正是在这里拔地而起,从而有了华夏正统之说。到了大新,汴梁城虽然不能像京城长安一样万众瞩目,却也与中州洛阳一样,在中原腹心双星闪耀。
只是,这次,这颗中原双子星之一的东京经历了噩梦般的人间惨剧。
汴梁城连上附郭的两个县人口本来将近百万。今春黄河发大水的时候,汴梁城被冲垮了半个城,死伤达到了三十万。但东京毕竟是东京,汴梁城在官府的带领下,很快组织了抢修和救助,再加上周边受灾的百姓不断涌入,汴梁城在五月的时候人口已经可以和过去持平。其中,光是城内就将近有五十万人。
城破之日,汴梁城的许多流民和青皮火线加入了红巾军。在这些双眼通红的流民和心怀不轨的地头蛇的帮助下,红巾军屠城三日,大发利市,汴梁城中所有带着官身的人都被点名,连同家人奴仆皆被屠戮一空。而城中的世家大户也被红军杀了个干干净净,杀红了眼的红巾后边已经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身份地位,把不少贫苦百姓也送进了地狱苦海。
东京虽然不像中州一样有敕封的亲王坐阵,但因为地理位置,有一位重要郡王的封地在这里。云梦王家祖籍就是河南行省。中州和东京算得上最腹心也是最富裕的两个城市。中州这块肥肉固然被太祖封给了自己的亲儿子,当今至正皇帝的弟弟周王;而东京则是封给了当年最亲近和支持太祖的一个族兄,也就是当今至正皇帝的伯伯辈为郡王,号为汴京王。
这位汴京王在汴梁城里已经作威作福了十八年,汴梁城里四分之一的店铺,汴梁城外三分之一的田地都是这位汴京王的私产。黄金万两,积粟如山正是他的真正写照,另外还纳了十八名侧妃,据说都是闻名中原,甚至是江南的美人儿。
这位悲催的汴京王不幸地被香教黑衣左使盯上,他亲自带队擒拿了这位倒霉的郡王,抓住之后,直接送他点了天灯。
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就是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因宛如夜间灯火,因此而得名。
历史上得到这一待遇最出名的,就是东汉末年的西凉霸者董卓。
《三国志》曾记载董卓被司徒王允用反间计杀死之后,“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也就是说,董卓死后先是在街头暴晒,而董卓又一向肥胖,暴晒过后体内的油脂流满地面,看守尸体的官吏在晚上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灯芯,插到董卓的肚脐眼里,用火点燃后大放光明,从晚上燃到天亮,持续了好几天才熄灭。
这位黑衣左使明显更加狠毒,也更加残酷。当年王允好歹用的是董卓的尸体,而他用的则是活的汴京王。他把这位同样白白胖胖的汴京王废掉了四肢,用油浸湿麻布,包裹全身,之后一部分,一部分的点燃。烧小一会儿后就浇灭,然后再次点燃。
这位汴京王虽说年岁不小了,但好歹是个修行者,愣是坚持了三天才咽气。第一天的时候甚至中气十足,惨嚎声和痛骂声传遍了小半个兵荒马乱的汴梁城。第二天的时候基本已经叫不动了,只有若有若无的求饶声,坚持完第三天之后,果然如蜡烛一样,被烧成了灰。
之后,汴京王全家,上至世子,下到奴仆,均被枭首,一千多颗人头堆在了昔日富丽堂皇,车水马龙的汴京王府门口,成了一个用大新皇族制作的京观。血水染红了王府内外,汴梁城上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