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说道:“杨坚此人只可以作为一个将领。”
内史王轨突然对武帝说道:“皇太子赟将来并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武帝十分不悦,道:“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
杨坚知道后十分畏惧,行事小心谨慎,以韬光养晦。
这段历史,浮现在高顺脑海,真假不可考究,也许是史书为了凸显杨坚的与众不同,又或许是他真的如此。
反正不管怎样,杨坚都是可以利用的一个人,他要不断给宇文邕找麻烦,尽量阻碍他的发展,反正散布谣言又不费事。
告知赵五本怎么做后,赵五本就离开了,现在最忙的就是他,其次就是卢思道。
四月份,南方的春茶已经可以采摘了,对于这次大买卖,高顺也十分重视。
对于商人来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并不影响他们的往来,高顺利用海盐谋取的利益,置换了大量的茶叶。
茶叶进入齐国后,在扬州进行初步加工,而最早的一批龙门客栈,也开在两国边界。
经过初步加工的茶叶,保证不会变质腐败,然后继续北上,走水路到达齐州。
这件事是卢思道负责,但用的人手都是赵五本招募的,此时高顺的势力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
茶叶到了齐州,高顺却无法前去,此时侍卫的训练还未结束,禁军的收服刚刚有了气色。
军营里,听到赵五本的汇报,高顺做出指示:“天气越来越炎热,制茶的作坊快点弄起来,茶叶失去水分味道就不对了,所以要在自然晾干之前炒制出来。
还有就是把保密工作做好,但不要骚扰百姓,对官员不用客气,谁敢打茶叶的主意,就直接告诉我!”
“公子的意思属下明白,只是这次茶叶实在太多了,路上的损耗也是不小,这样下去……”
高顺听了摆了摆手:“这个你不用担心,之前没人知道茶叶的价值,咱们才能买这么多。
等有人发现了茶叶的价值,咱们也不可能一下子买这么多了,至于那些不好的茶叶,也可以处理掉。”
高顺说着在赵五本耳边耳语了两句,赵五本一脸惊愕,忍不住问道:“他们?能接受?”
“白给你你不要?只要他们知道了茶叶的好处,我敢保证,他们绝对就离不开茶叶了!”
赵五本点了点头,他不敢怀疑高顺,也没必要怀疑,同时心里暗暗吃惊,高顺竟然要接触突厥人。
高顺接触突厥,他不会认为高顺是在讨好他们,反之高顺一定有什么阴谋,只是现在还没说罢了。
跟了高顺这么久,赵五本怎能不清楚,高顺其实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和陈国的通商看似公平平等,实际上高顺赚的盆满钵满。
无论是海盐还是茶叶,哪里有瓷器丝绸珍贵,很多不起眼的东西被高顺一折腾,反手就是十数倍的利润。
当然这些事情知道的并不多,高顺也不会出面操作这些事,全都是借他人之手,却充分的利用了手中的权利。
事实上跟随他的官员很多,大部分都收了他的好处,这一点高顺很清楚,只有利益关系才最可靠,否则有谁会跟随他这个尴尬的角色。
如今高顺卸下权利待在军中,虽然没有人敢得罪他,但也没几个人在乎他。
尤其是那些大臣,都觉得高顺这是被发配了,否则好端端地干嘛去军中受苦。
但高顺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他必须经历的,要不是他今年只有十六岁,还在长身体,他估计会更加拼命训练。
尽管如此,两个多月的训练还是让高顺变化了不少,虽然他瘦了一些,却也长高了一些,结实了不少。
高顺欣喜于自己的变化,所以咬牙坚持,每日训练不断,骑马射箭更是上心,因为这是他在乱世中的安身之本。
承光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