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王朝</p>
一位老年记者站起身来报了自己的来处后,问道:“我想这个问题基本上不会有人怀疑了,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刘先生选择了现在就说出来?不怕对方得到了消息,提前做好证据的准备,以及抹去一切过往痕迹的行为?”</p>
“我担心啊,但更不想让这种人继续为祸人间!据我得到的线索,许翔东在华国内地的民间影响力很大,正是因为他头上戴着一顶慈善家的帽子!我情愿因为今天自己的泄密,来提醒跟他相关的合作方不要继续被蒙骗下去,相比对这人的最终绳之以法,我更担心因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p>
“我能不能理解为,刘先生是为了正义而不得不发声?您是在仇恨和社会影响力之间选择了后者的无私行为?”</p>
“老先生,不得不说,我很喜欢被您老这么称赞,谁还没有个虚荣心!但很可惜,我没有那么伟大,其实我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得到消息后收敛一下,但心中的仇恨是不可能替代的,必要的时候,哪怕腾出一定的时间什么也不做,也要彻底把这个人的伪善面纱给扯下来,并且将之送进监狱!”</p>
现场掌声一片,若是之前记者们的带来还是为了获得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但随着刘清山一点点敞开心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这个人的与众不同。</p>
他不会刻意遮掩自己的私心杂念,也不会自我标榜式的自夸自赞,由始至终都在发泄着一种对于不良势力的担忧,以及对敌人深彻入骨的仇恨。</p>
这种不加掩饰的情感表述,或许不止会得到更广泛的民众基础,其不畏邪恶的定型化效应,业已在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发酵了。</p>
它是一种被简化后的认知过程,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刻板印象。</p>
这就是刘清山的社交能力里最高明的地方,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对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p>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用词汇描述所见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p>
第一组学生描述为:仇恨、绝望……第二组描述为:深邃、坚强……</p>
对于同一个人,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提示不同,就在描述时用了差别如此之大的词汇,可见,定型化效应的力量真的是很巨大。</p>
刘清山就是不为人察觉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剧情设置,而后再通过听众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祥东集团留给自己记忆深刻的第一印象。</p>
进而由此而产生的同情他遭遇的好感,以及对于祥东集团发自肺腑的厌恶感。</p>
这种明显的效果,正通过直播的信号传递给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迅速在网络上的各大论坛蔓延开来。</p>
一千多公里外的华国内地某一处高档别墅区,有人在狠命地掀翻了桌子,上面的笔记本电脑,随同烟</p>
灰缸、手机,很快浸湿在打碎的红酒瓶的满地酒渍里。</p>
“姓刘的,我跟你不同戴天!”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精致男,正歇斯底里的狂摔两手能接触到的一切。</p>
另一个表情同样愤慨的白发老者,悄悄打开门,放进来一位面目俊朗的年轻人,那人跑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京都的左公子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是他老爸说了,要你取消申城那块商用地块的谈判,马上付清前几个项目的后续款项,找个地方躲一躲!”</p>
中年人越加的怒不可遏,回身就是一巴掌抽了上去,在年轻人充满怨恨的眼神里怒吼道:“还不是因为你,你跟你那个废物舅舅搞出来这么多事,才会让刘清山这个狗崽子彻底失去了理智,一场记者会,就把我们全都踹到了水深火热里!”</p>
那个老者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挤动着眼睛示意年轻人赶快离开,随后把中年人拉向沙发坐了下来。</p>
“祥东,刘清山今天闹出来的这出对我们是很不利,但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怒火冲天,而是迅速冷静下来想好对策!比如联合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那些山民和孤寡老人,咱们也召开一个记者会!”</p>
“延庆叔,晚了,不管记者会的效果如何,也抵挡不住国家层面对于咱们之前事业发展的调查!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最近的几批货的走向来处一定会被挖出来,现在再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应对也来不及了!”</p>
“要不要跟东南亚那边联系一下?那边才是知道我们底细的一方,只要这些人不被查出什么来,国家也没办法给我们具体定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