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为什么江风又觉得这个收购方案不靠谱呢?
这还得从这两家钢铁公司的背景说起。
就对这明珠钢铁来说,作为中国的头号钢铁公司,表面上来说它是一家国企,而且还是国企中的一颗明珠,zhèng fǔ不太可能让它被江风给收购。当然,这是表面上的,真要是如此,江风相信他能够轻易的搞定zhèng fǔ方面,因为这个收购计划关系到航母和其它先进舰艇的制造,zhèng fǔ综合考虑后又可能松口。
但明珠钢铁仅仅是表面上的国企,事实上它的骨子里却不是国企,它有着很浓厚的rì本血统的。
当时rì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早已洞察到中国市场将带动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从而打造了新rì铁、三井物产、商船三井、上海宝钢、巴西淡水河谷这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井对于明珠钢铁的渗透可以追溯到明珠钢铁成立之初。早在一九七七年,明珠钢铁筹建期间就是从rì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rì铁引进技术设备,而三井物产拥有新rì铁的百分之二十的股权,与此同时,三井财团的骨干企业东芝和石川岛播磨重工与新rì铁合作成为明珠钢铁的设备供应商,但从此明珠钢铁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
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三井物产就开始在海外广泛地采集信息、购买铁矿石,通过和国外签订长期合同,进一步投资矿山,最后入主矿山企业的董事会。三井物产积累了丰富的铁矿石贸易经验,并且通过长期贸易合同、投资、参股、成立合资公司、参与经营等诸多手段与矿山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新rì铁公司和三井物产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是相互持股和共同投资的关系;其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洲两拓也早已被牢牢绑定。成为三井全球布局的其中一部分。
最让人不快的就是,rì系财阀控制了国内的钢企之后,不仅使得国内在铁矿石获取方面受制于人,就连明珠钢铁在海运物流环节也有着三井血统,商船三井为明珠钢铁每年承运一千万吨以上的铁矿石。
可以说,明珠钢铁从出生的那天起,对三井技术、人才和物流的依赖就已盘根错节、深入骨髓,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新rì铁。
而三井物产与明珠钢铁集团在国内共经营的钢铁加工基地,以及筹建中的生产基地。虽然因为政策限制,明珠钢铁享有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但三井的势力却不仅限于此。
在有些企业当中,虽然明珠钢铁的投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但董事长却是由三井物产委派。且明珠钢铁集团保证借款也是由三井物产提供的保函担保。
三井在中国控制明珠钢铁,在韩国控制浦项制铁,在印度控制塔塔家族,在各地的布局都是通过与当地最大型企业合资合作,进行资本、产业、信息、流通等方面的嫁接,最终控制整个产业链。这一现状,倒是让江风比较忧心的。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走出去战略影响下,学习rì韩模式,做大做强中国企业曾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期间出现了研究综合商社的高cháo。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一九九四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中国zhèng fǔ从一九九五年开始转向美国经济模式,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控制利率杠杆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施干预措施。存款利率一度涨到12%左右,五年期以上保值储蓄还可以得到12%左右的保值利息。也就是说长期存款的利率几乎达到25%,这种高利率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少见的。一系列政策的结果是货币的回笼。通胀的消失,同时也造成经济发展的急速刹车。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异常变化并没有引起rì本企业的高度重视,作为综合商社,三井物产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助财团的关联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此时,由于中国市场没有真正开放,三井财团的众多企业正在大规模地向东南亚地区投资,但目标还是中国的市场。与此同时,三井物产已经带领rì本企业在中国成立了一批合资公司。
一九九二年开始,以宝钢为龙头进行流动资金清欠试点,而后又在煤炭、电力、林业和有sè金属四个行业清理了重点企业的三角债。然而,三角债到一九九六年达到了八千亿元。此时,三角债造成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形成产品过剩,孕育着经济危机。
当时的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采用西方会计制度后,暴露出的都是资不抵债,被不加区别地强行清理了三角债,最终导致大失血而纷纷倒闭,而且中国dú lì自主的产业体系由于企业间共生关系的破坏而不断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