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廷来说的倾尽全力,你听听就算了,要真往心里,那就是犯傻了。朝廷给拨过来的那点钱,说到底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了,连几万人的军费都不够,更别说造船所用了。
不过封敬亭对造船之事还是很支持的,先调了军费给郭文莺,让她把船场运作起来,最好能先造一百艘训练艇给水军,若有不够的可以先从别的船场购入。
要造新船总要花费时间,郭文莺只得跟邓久成商量,先叫他买了五十艘训练艇给徐海。
邓久成的钱都拴在肋条骨上,扥一个铜板下来都沾着血,一出手就是五十艘船,他顿时心疼肉疼的,为了这事念叨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过最终还是花高价购入了船。
徐海盼船如久旱盼春雨,等拿到训练艇比看自己亲儿子还开心,那大嘴咧的,笑得甭提多灿烂了。
而在邓久成和张欣房的几日几夜不休不眠的准备下,船场终于正式开工了。
董大方和董存都想继续回船场,郭文莺也同意了,还答应给他们工钱,并让他们帮着邓久成,毕竟两人都是行家,比外行人管着妥帖的多。
郭文莺把工匠分成两部分,七成人跟着董大方造普通战船,剩下三成技术最好的,则跟着郭文莺研究大型战船。
随后邓久成又招募了不少造船的工人,只是其中真正技术好的不多,大部分也仅止于会做些木匠和铁匠的活。那些他们从西北带来的工匠反倒做得更好。只是船场要运作,所有工作台同时开工,需要大量的人,临时招录来用也是不得已的。
郭文莺让张欣房好好核实所有招募工人的来历,稍有疑问的,能不用尽量不用。船场之内皆是木材,一旦出事就是损失惨重,他们不能冒这个险。
这些时日,她几乎每天都待在船场里。她是打定主意要造大船的,要禁得起风狼能出海的大船,不仅因为能用来打倭寇,就是等日后朝廷开了海禁,也用得到这种大船。
亲手绘了图纸,想先造一艘中型战船,船上配备火炮八门,左右各四,船舷上挂巨大帆,可同时进行远海和近海作战。她在沙船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船舱加宽,船帮还包了铁,船头更用特殊方法加固,以此增加船体的牢固程度。
为了这艘战船可以尽快完成,她每天都与工匠们交流技术,倒真是学到不少东西,精心绘制的船图也得到工匠们的一致认同。
后来她又画了一张安装机关箭弩的中型船,用的是连环弩,用一个大绞盘控制弩箭,小的可连发十二支箭,大的可连发二十四支,每只船上各装两大八小,十只连环弩,然后再配合长臂弩,火箭等,用在水战中威力甚大。
她绘了两张图,先让船工照着图纸造着,然后又花时间研究起小船来。
南方水战最常用的小船是一种冲锋舟,船小,灵活,机动性强,速度快,她看了原型,觉得也能加以改造。可以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同时提升,变得更适合近距离围剿战。
董家多年来也曾对造船有些研究,董大方手里就有几张造船图,他本来视若珍宝,打算藏私的,可看了郭文莺绘制的船图,顿觉自己那些不过是小儿把戏,根本不值一提。索性干脆把船图都献出来,交给郭文莺进行改造了。
郭文莺考索相关古籍,前朝的战船类型有楼船、斥候、先登、艨冲、舰、赤马、露橈、艇等名目。楼船为大型战船,船上建楼数重,体型大,制作坚固,上面装备有强弩等兵器,是对敌方进行强击的主力战船,又常常设楼船将军统管,还可以当指挥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