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告别了尘与了无两位少林守阁僧人之后,决定按着少林了空、了尘的建议先行研读佛家典籍,谋求提高自己的境界或自己的心态
吴东的脚轻轻的踩着木质楼梯而下,少许时间就来到了一楼,眼光扫视了一下周围,发现摆放佛家典籍的书架太多,只见书架上立着摆放着一本本的佛经,给自己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心想:“先沿着书架走一圈看看再说”
吴东准备挨着一个一个的书架慢慢浏览过去,当吴东看见第一个书架上有一本《佛经摆放位置》,不由心生一喜,便上前取了下来,翻开书页只见上面写着“《阿含经》放于第一号书架第二层右数第一本”。
“《四十二章经》放于第五号书架第二层,右数第二本”。“《金刚经》第五号书架第三层,右数第四本。《心经》第六号书架第一层,右数第一本。《阿弥陀经》十八号书架第三层右数第二本。《大般若经》第七十号书架,第二层右数第十八本。《楞伽经》于第十五号书架第二层右数第九本
吴东绕着书架仔细看了一下,发现书架右侧木板上用汉字书写了“一号”两个字,为了验证《楞伽经》里是否有着《九阳神功》,吴东沿着书架一个个找去,用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吴东便在旁边不远处找到了第十五书架,眼睛迅速移动到第二层,顺着右边看向第九的一,《楞伽经》正立在那里旁边还有一本《楞伽经》立在那里。
翻看书页,书里面的内容出现在吴东眼前,是一本汉语翻译版,其内根本就没有什么《九阳神功》,“吴施主,藏经阁一共三层,一层为佛家典籍,分为梵文原版与汉语翻译版”这时吴东想起浮云对藏经阁一楼的介绍,立即将手中的《楞伽经》放回原处,将旁边的那本《楞伽经》抽了出来
吴东用手翻开了刚拿出来的《楞伽经》,双眼向写满字的纸张上看去,发现上面有大小两种规格的笔法相异的字体,大的是梵文记录,吴东虽然认识梵文,却感觉上面根本就不是武学典籍,小的为汉字书写
吴东眼睛看着小的字体,轻轻的读了出来:“心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一举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
吴东将小的汉语通读了一遍,闭目开始沉思
“怎么和《内功四经》上的差不多一样啊?”吴东充满了疑惑“难道九阳神功就是从内功四经演变而来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闾长强近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纯乎天地循环之理也。这不就是说的九阳神功的生生不息么?”吴东回忆了下内功四经的内容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对手中的九阳神功充满了遗憾,吴东将手中的九阳神功放回原处,回到第一排书架,想了想这世界的时间与本世界的时间比例为1:365,觉得自己时间比较充足,即使在这世界呆过几十年返回原世界也只会过去几十天,便准备从头开始看起,仔细研读眼前这如同书山一般的佛经
或许是南宋的元气比本世界充裕了许多,吴东看书的时候发现自己感官大大加强,记忆力达到了过目不忘,思维到了举一反三的境界
每本佛经被吴东一目十行的速度快速取出、记忆、理解、放下,一本本的佛经被吴东拿出、放回
“达摩以身饲鹰或许是达摩当时不理解万物轮回,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则吧”一个个故事被吴东记下,被吴东理解,被吴东辩驳
“吴东,你要记住,看人、看事、看物要自己去了解,去询问,要怀疑别人云亦云,你不是别人手中的枪,别人指哪你打哪!别人说的未必是真的,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对那人、那事、那物的认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如果你什么东西都跟别人一样,哪来的真我?自我!”
“吴东你要切记,没个人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造成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一样,同一件事或同一种物品,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位置等的人去看,往往得出的结论都不一样”师父教导的话语又一次回荡在吴东的脑海。愈发肯定了吴东对佛经用认同、怀疑的心态去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