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那时我(苏瑞)18岁,还是一名学习动力工程的大学生,满腔热血,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报效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
那个年代我的老师布莱恩特(美国人,40岁,动力学教授)发现动力蓄电池在报废后,对环境的污染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他的五名学生来到了新疆可可托海,想要寻找真正的新能源,我就是其中一名学生。
可可托海在蒙语里是“蓝色的河湾”,听起来很浪漫,但它不是河。它原本是阿尔泰山脉的一座小山,后来被地质学家勘探出来丰富的矿物质,如铍、锂、钽、铌、铯等。其中铍含量居全国首位。“铍”是核武器最常用的稀有矿物质之一,不过我们并不是找这些,布莱恩特相信还有更加稳定的新物质可以代替现有的能源。我们也相信这一点,因为在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出于好奇并且怀揣着梦想,从北京出发了。
从北京到可可托海2297公里,我们乘坐飞机抵达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这里曾经叫可可托海3号矿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在罗布泊试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氰弹成功空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震惊世界。这是我国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自行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我国航空太空事业的新纪元。
而这些伟大的成就,都缺不了可可托海矿坑带来的稀有矿物质。而矿坑现在已经不被人挖掘了,地下水渗出,已经形成了一片蔚蓝色的湖泊,也算是配上了它的名字。
一路上我们游山玩水,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登山望远,群峰巍峨,桦树叶色彩斑斓,犹如一幅幅油画,大峡谷,地震断裂带,景色宜人。
在可可托海镇我们住了十天,爬山涉水,进山,在地质岩,断层,挖掘采集,可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