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秘境内蒙古> 二十 魂牵梦绕二人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 魂牵梦绕二人台(2 / 2)

二人台有一种独特的乐器叫四块瓦,就是四块互不连接的竹片,演奏者演奏的时候,每只手持两块竹片,就能敲击出节奏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发明者当时的苦衷,在乐器与演唱者难以协调一致的情况下,顺手拿来四块竹片敲击出节奏来,以达到整个演出的协调统一。

二人台还有一处与其它剧种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音乐和唱腔。二人台集民歌之精华,是直接由民歌转化过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曲调。每一个小戏,其实最初都是一首民歌,有的小戏直接借用了民歌的曲调。这种现象,到现在为止,仍然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比如现在流行的《走四方》、《九月九的酒》、《黄土高坡》等歌曲的曲调,就被一些二人台剧团或演唱者直接借用了过来,成了二人台音乐。由此可以看出,二人台仍处于发展和完善状态。

传统的二人台小戏,每一出戏都有属于这出戏的独特的音乐,剧目与剧目之间在曲调上完全不同,不像其他剧种那样,无论什么剧目,在外行人听起来总是一个调。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大件:四胡、扬琴和笛子。尽管二人台的曲子不同,只要这三种乐器组合在一起,特别是笛子的巧妙运用和独特的演奏方法,人们立即会辨别出演奏的是二人台。

二人台是一个非常容易吸纳其它曲调进行改良的剧种,在二人台的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到爬山调、gz长调的悠扬,也能听到信天游、花儿的婉转。

二人台的曲调是借用来的,唱腔是融合来的,台词唱词又何尝不是呢?比如《打樱桃》的唱词“黑圪靛靛的头发白圪生生的牙,小嘴嘴说出几句心里头的话,哎哟,毛葫芦芦眼眼该叫哥哥咋”就来源于民歌“黑靛靛头发白凌凌牙,毛葫芦芦花眼眼该叫哥哥咋?”又比如《打金钱》的台词“一苗树,两个杈,一个杈上五个芽,摇一摇,开金花,要吃要穿全靠它。这苗树,那里有?原来就是两只手来两只手”就直接移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扫盲课本。《对花》里的“得儿赛得儿赛”让听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一队青年男女一边赶着马车一边赞美鲜花的美丽(得儿是赶车人驭马的声音,赛是蒙古语“好”)。这样的例子举不甚举。

二人台的唱腔、道白生动活泼,集戏、曲、歌、舞、乐于一身,吸取了民间小调、地方戏、秧歌的长处,是群众和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由于当年走西口的人来源于不同地方,也使二人台在ng地区形逐渐形成了西、东路两种唱腔风格。西路二人台主要流传于今之ng中西部地区的hhht市bt市byne市eeds市h市等地区,东路二人台主要流传于ng的lcb市xlgl南部、冀北、晋北等地。

在演出形式上,二人台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注重舞蹈动作,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对唱”唱词多无人物性格,注重唱功,音调高低搭配,一个段子能唱出多种效果,抑扬顿挫,悠扬动听,更接近民歌,俗称“掏牙句子”。二人台有传统剧目120多种,以反映爱情的居多,如《打樱桃》、《捏软糕》、《五哥放羊》、《挂红灯》、《卖菜》、《打连城》等,都抒发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更为重要的是,二人台的一些剧目真实地记录了清末、民国时期老百姓的悲惨生活和颠沛流离的苦难命运,如《走西口》、《回关南》、《卖老婆》、《拔壮丁》、《方四姐》等。

娱乐性、通俗性是二人台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且专剧专曲,一曲一调;语言幽默朴实,恰当地运用了方言土语,修辞手法多种多样,独具一格,朗朗上口。如《探病》中刘干妈打量干闺女的说白:“看把俺娃瘦的,脸黄黄的,指甲长长的,浑身上下烧得就像火疙瘩一样。前几天干妈来眊俺娃,俺娃的脸像个盘,肚子像个坛,胳膊像那椽,浑身胖的就像那核桃虫一般。”形容男女之间的思念,如《打樱桃》的唱词:“想妹妹想得心发慌,耕地扛了一个饸饹床,哎哟,绳线搭在猪身上;想哥哥想得心慌乱,半后晌想起吃早饭,哎哟,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比喻对妻子的爱,如《走西口》的台词:“瓜子儿剥了皮皮,你是哥哥那仁仁;蛤蟆绞了爪爪,你是哥哥那肉墩墩;螺蚂蛛蛛切了腿啦,你是哥哥那嵌腰葫芦芦。”形容财主的样子时说:“八字胡一乍,眉头一凹,眼睛瞪成个蓝蛋,拳头攥成个生铁圪蛋。”形容财主不要脸时说:“把脸一摸,赛住个铁壳。”类似的语言在二人台台词、唱词中俯拾皆是。试问,什么样的语言大师能创造出如此生动准确的句子来?这些语言皆来源与民间,是劳动大众的方言口语经过二人台艺人收集、提炼、加工、整理、记录而成,大量运用叠字、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二人台节目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声调和谐、朴实优美,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二人台的舞蹈动作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主要表现在走场、台步、道具舞法等几个方面。

纵观二人台的形成和发展史,它所取材的故事都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的习俗和共同心理的反映,源于“走西口”的特定历史、风俗和生活实践,是蒙汉文化艺术的交融,是劳动大众和一代代的民间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的新剧目更是层出不穷。如今,二人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有省级、市级、县级专业剧团,民间戏班更是遍地开花。传播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电视、广播有专门播放二人台的栏目,网络、微信也都有二人台节目在流传,我就加载了一个二人台公众号,随时都可以听到我喜爱的剧目是唱段。至于磁带、光盘,更是琳琅满目。即使早晨在公园里散步,耳朵里也能飘进二人台的乐声。

二人台广泛流传于晋、陕、蒙、冀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恰恰是当年走西口的人频繁往返的地区,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家们一致认为,没有走西口,就没有二人台。当然,若没有二人台最有代表性的剧目《走西口》,走西口那段悲壮的移民史也许已经被人们淡忘了。

现在有好多地方都在争二人台的发源地,其实是无聊的争辩。二人台是民歌的大汇萃,在二人台的曲目中,哪个省的民歌都可以找到,她是民间艺人在传唱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剧种,二人台流传的广大地区就是二人台的发源地。

二人台是祖国民间艺术园地的瑰宝,2006年,她骄傲地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剧种之一。

不能说我是听着二人台长大的,但完全可以说,我是听着二人台成长起来的。烦恼的时候,二人台帮我拨去迷雾让我看到蓝天白云;痛苦的时候,二人台为我轻轻拂平心灵的创伤;欢乐的时候,也是二人台让我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二人台是我饥渴时的面包矿泉水,是我招之即来的乡亲乡音,是我永远的相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