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杨史> 第一:公孙进谗叛国,柴付计诛胡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公孙进谗叛国,柴付计诛胡贼(1 / 2)

 第一:公孙进谗叛国,柴付计诛胡贼

天下英雄,只有在国家动荡,社会不稳之时才会最多,此是大趋势。而英雄一生多是悲壮收场,大多数不尽人意。成功者欢喜失败者悲哀,然而成功者还求更大成就,奈何缺乏诸多的因素,致使无端端增添了更多阻碍,到最后不了了事。英雄沉迷在其中,始终不可自拔。今我作虚拟历史小说以名《杨史》告之诸位,希望诸位能够明白。

大张末年,皇帝不能分辨宦官平绍祸国谗言,始终相信平绍,立即致使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大宰丁信1看准时机,以清除宦官平绍等为由,发兵大张都城沪州。此时大张无良臣贤将,根本调动不出抵挡丁信之军,大张军队全面溃散,大宰丁信兵入沪京,建立了秦朝。

秦朝初期皇帝广纳贤士,倾听百姓声音,国家开始兴旺。秦朝中期秦文帝2改革创新,得到文武百官拥护,使秦朝进入鼎盛时期。秦朝末期秦穆帝驾崩,秦穆帝六岁之子丁扬继位,便是秦恭帝3;秦恭帝奉先王遗诏,以左丞4顾唐、中丞胡焘,太傅张诺三人辅佐朝政。

惠州人胡焘,身兼数职,权侵朝野;又网罗贤士,足有三千多人。左丞顾唐乃三朝元老,受到百姓拥护皇帝信任;令闻胡焘网罗天下豪杰,怀疑胡焘有不忠之心,朝议时奏本道:“胡焘身兼数职,亲信党羽足有九千多。此势令人望而生畏,此行为不由不令人怀疑。”秦恭帝仔细听顾唐奏本,百官纷纷以怀疑目光盯着胡焘。胡焘心惊肉跳,跪倒在殿前,尽管此时心中气愤之至,依然表现唯唯诺诺。

凌州人公孙英,随师父十年熟读六经5,但走遍天下也得不到人赏识。听说胡焘广纳贤士,五湖四海之人纷纷前去投奔,便快马加鞭赶到沪京投奔胡焘。胡焘欣赏公孙英才能,让公孙英享受最高待遇。今公孙英听得胡焘在朝上遭顾唐斥责而愤愤不平,公孙英想了又想,为什么我不能报知遇之恩,让胡焘谋取大秦天下做一朝天子,而我也能够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呢?于是公孙英来见胡焘,道:“自从信公6归顺秦朝,为国家呕心沥血,最后病死任上,整个大秦没人不为信公动容;后来平公为大将军时,秦惠帝亲征赤丽被敌军包围,平公单身匹马营救了秦惠帝,自己掉入淤泥中而死。由这些可以断言,没有胡氏一门那来什么大秦;如今主公任人诬陷侮骂,卑职真为大人感到不值呀。”胡焘听得也是相当气愤,叱道:“先生说得对,奈何大王听信顾唐,我能怎么办?”公孙英没有回答胡寿,且说:“卑职告退。”胡焘见状,叫道:“先生留步。”公孙英停下脚步,显得很疑惑,问:“主公还有什么吩咐?”胡焘道:“先生把要说的话说完。”公孙英道:“卑职那还有什么话没说完?”胡焘道:“先生刚才的神情只有许许忧虑,而离去的时候确是忧心忡忡,这便是先生话没有说完的神情呀。”公孙英道:“这些话卑职不敢说。”胡焘大喝道:“先生尽管直言,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怪罪先生。”公孙英听罢,跪倒在胡焘跟前,哭着道:“以前大张朝,宦官平绍,致使国家无法繁荣昌盛,百姓无法生存,太祖兵入沪京建立秦朝,才使国家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微帝7不知治理国家,体恤百姓,文帝将微帝赶出沪京;太祖与文帝这样做,都是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如今大王不知治国,任用乱政祸民的谗臣,主公是明白人,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呢?”胡焘听罢色变,不敢回应公孙英的话。公孙英见状也是匆匆告退。

胡焘整夜睡不着,是因公孙英的话恰恰说到他的心里;第二天清晨便将公孙英传来,道:“我想效仿伯夷伸大德于天下,但不知怎么办?”公孙英听得,挺忧心地道:“伯夷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仰仗高信8的才能。如今大人要效仿伯夷,但不知谁是大人的高信?”胡焘道:“我昨晚想了一晚上,我那三千门客当中,只有先生可以胜任。”公孙英听得,立即跪倒在胡焘面前道:“卑职比不上高信,然而天下人才遍地,主公千万不要将卑职当高信。”胡焘也向公孙英施了拜礼,道:“恳请先生怜惜我一片诚心,屈才来辅助我。”公孙英道:“主公请起。”胡焘且道:“先生请起。”公孙英当即是泪流满面,道:“卑职不敢辜负主公一片诚心,必当尽卑职微薄之力,辅佐主公。”胡焘见状大喜,手搀手迎公孙英起来,接着将公孙英请入上座,躬身向公孙英请教。公孙英道:“伯夷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高信才能,从而在击败大韩期间又得到像郑封、南宫攸、西门齐、陈文汤等一大批人才,才奠定了大楚。如今主公虽然门客三千,但并不全部都是有用之才;早些时候卑职见到崔胜、关由,此二人乃是将才;主公可以秘密将二人派往湖北、阳城,让他二人领导两州军务。陈子胜、关礼二人善长游说,主公可以派他二人去游说香州、沈州。华国立此人善长谋略,主公可以用来对付左丞顾唐。刘奉舟此人一直都与主公对着干,主公可以派廖新去刺探他。张诺是昏庸之辈,主公可以发一些钱财去疏通。许太后亲近左丞,主公可以给许太后的亲信一些好处,让他们在太后面前为主公说好话;当然,只要许太后高兴,就不会疏远主公;接着再寻找机会除去顾唐。到那时,天下不就属于主公了吗?”胡焘听得,吩咐下去一切照办。

过了一月,左丞顾唐的寢室中来了一人名张操,向左丞禀告道:“听说表面上是张休、王弃统领湖北、阳城军务,实际上是胡焘的亲信崔胜、关由。胡焘又秘密差使前往香州、沈州;用金银财宝去买通文武百官。”左丞听罢,一拍桌子道:“胡焘这不忠之贼,终于露出尾巴了;待我将他绳之以法。”张操听得,进谏道:“卑鄙以为凡事还是多想想,等想好了制敌之策再杀贼。”左丞道:“我乃首辅大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怎么会不如胡贼?”随即将张操支退。

次日温信殿中,秦恭帝高高上座,许太后坐如帘后,文武百官站立两旁。左丞顾唐自百官中走出,拜倒在恭帝面前,道:“臣请求拿下胡焘。”顾唐说罢,大步来到恭帝面前,面朝百官,宣道:“来人呀,将胡焘带下去。”百官见状相当惊愕,不知这里面出了什么事。胡焘心知肚明,但表情确显得很惊愕,扑通跪倒在地,向前爬去,爬到秦恭帝脚下,道:“陛下明鉴,左丞明查。自从先帝托孤,臣万死也不会忘记自己职责,一直以来臣都勤责自己未能为陛下分忧解难,如今左丞说臣有罪,臣不能明白,臣到底所犯何罪,还请说明白点。”左丞用手指着胡焘,恶狠狠地道:“你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摒除异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论罪应当处死。”顾唐话未说完,太傅张诺上前道:“左丞,先帝因陛下年少担忧国家社稷,所以设下三位辅政大臣。一直以来三人同心同德,代天子行令,治理天下;百姓也是无不称快,这是为什么呢,是三人固结一致呀。如今左丞说中丞有罪,下官不信,还请左丞拿出证据来,让下官心服口服。”左丞听得当即一脸讶然,吱唔吱唔说了一大堆但都是毫无依据。接着李攸,陈宫,蒋胜三臣自众中出来,冲左丞道:“左丞请说出证据来,如果无凭无证就定人之罪,恐怕天下都不能信服。”随即百官纷纷向前,质疑左丞的用意。忽然帘内许太后哼了一声。百官立即屏退左右,由许太后定夺。许太后道:“哀家很伤心呀。”百官一脸愁容,静听许太后诉说。许太后接着说:“一直以来哀家以为左丞狂妄自大是为了江山社稷。昔日中丞还奏本道:‘左丞的忠心无人能及,太后千万不要质疑他;臣必当永远追随左丞左右,使国家上下一心,光大大秦积业。’枉费中丞一直都在哀家面前说你好话,左丞不接受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诬陷中丞呢?又有谅奏本:‘左丞将排斥中丞,独揽国家大权,请太后明查。’谅之言,哀家没有相信。如今看来,怎不令哀家忧心如焚呀?”此言一出满朝失色,无法再接着议下去了,立即退朝,文武百官各自归府。从此之后,许太后疏远了左丞亲近了中丞。

左丞顾唐离开温信殿回到相府后,气得如同锋刀扎心;大呼道:“乱臣贼子祸我大秦,只恨我没办法除去他。痛呀!”下人见状纷纷来劝顾唐。可顾唐那听得下去。第二天,左丞顾唐入宫向许太后上书。许太后连见都没见顾唐。顾唐不弃连续七天进觐,但许太后都没有见顾唐。时间久了,左丞顾唐便患上忧疾。去年相府来了一个凌州人张由,张由与同乡公孙英是好友,两人相约来到沪京求志;公孙英投靠胡焘,张由的厨艺非常好,正好相府招厨师,张由弄了几手便当上了相府大厨。昨日公孙英有要事来见张由,两人说了一些悄悄话后离开。今天张由弄了些良茶侍奉左丞,左丞喝了。又过了七天,左丞顾唐气火攻心,一口鲜血脱口而出,深知自己不久了,便将家眷叫到床前,训道:“我活不了多久了,痛只痛有生之年没有杀了胡焘那奸贼!”家眷不知怎样回答顾唐,纷纷跪在床前哭泣。第二天早上,左丞顾唐三呼陛下,呼罢便死在病床上,享年七十二岁。

时光荏苒,又过一年,朝中事无论大小,都由中丞胡寿管理。胡焘听公孙英的,公孙英说的照单全收。公孙英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此是成为大王的根本。”中丞胡焘应了公孙英之说,所以朝中百官的眼中都没有了皇帝,只有顺从胡焘的人9。

大秦朝有一臣名柴付,他是一位锐智的人;他知道此时的大秦危在旦夕,急忙向许太后进谏道:“臣非常担心大秦社稷呀。”许太后很是惊愕,问柴付为什么。柴付道:“臣听伯夷说:‘治国的道理,是文武百官平分秋色,而出现了一面倒的现象,这不是福是祸呀’。如今朝中的臣子十个中就有八九个听中丞胡焘,如果中丞对大秦有不忠之心,那么局势还可以控制吗?”许太后听罢一阵慌乱,立即宣太傅张诺。少许,张诺便赶到,问太后召臣来所为何事。许太后问:“中丞胡焘有没有不忠之心?”张诺答:“这个臣不知道。”许太后听得心中一片愤慨,立即命张诺退下;接着扭头看了看柴付,很忧心地拜问道:“哀家以前私底下也听说,胡焘目中无天子,而到了今天应该怎么办?”柴付道:“现在胡焘还不知道太后心里的想法,不如将他召入宫中杀了,这便是上策。”许太后显得很担忧地道:“杀他不容易,如果没有万全之策;不能杀他。”柴付道:“太后。先将亲信埋伏在宫中,然后再召胡焘入宫,只要胡焘一来就将他杀了;到了那时,纵使胡焘的党羽有千千万,但没有首领还能怎样?必然一窝蜂散了。所以只要计划没有失误,就可让大秦天下太平。”许太后听完分析,应允了柴付的计划。

自从胡焘用公孙英的策略,是广施大义,招揽天下人心。纵观天下,那无用无能的人,有用有能的人纷纷投入胡焘门下。所以惠州人高安,他的才能与公孙英齐名,号称双杰,也是不甘默默无闻,千里迢迢来到沪京,投奔了胡焘。可三年过去了,高安始终比不上公孙英,被公孙英压制着,心中不甘;于是向中丞胡焘进言道:“今天下好像就是主公的囊中之物,主公一说话就会有千人附合主公,主公一发怒就会有万人为主公拼命,这是好事吗?”胡焘一听,表情很是惊讶,反问道:“这不是好事吗?”高安道:“主公亲近公孙英而疏远天下间的贤士,来治理天下大事,就让反对的人不敢说话,就让那些真正的贤士不敢来投奔主公。此是乱公的现象呀,怎么会是好事呢?”胡焘听罢是勃然大怒,将高安赶了出去。

高安怀着失落的心,骑马离开了中丞府,已经走出了三里。忽然,前来一行人不由分说将高安拿下,押到公孙英的面前。公孙英怒斥道:“惠州人高安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枉废我一直厚待你。我把你举荐给中丞,没想到你竟然忘恩负义,在中丞面前施谗言,你犯的过错,足矣将你处死。”高安道:“我对中丞说的句句是理,怎么会是谗言呢?自古以来贤士就与奸人站在对立方向,并不是贤士要致奸人于死地,而是奸邪之辈天下不能容。”公孙英大怒,道:“我就将你杀了,但看看谁是忠谁是奸。”高安道:“死不可怕,怕死的人不是英杰;然而奸邪之辈,有一天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身败名裂,还留下奸邪之名让后人唾骂。”公孙英怒不可言,挥刀便杀了高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