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百四十节 新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节 新兵(1 / 2)

 这个问题,杨潮无数次想过,最终却感到绝望。

杨潮不由长叹:“什么都做不了啊。也不该做什么,维稳才最重要。”

崇祯继位,本来就是一副烂摊子,崇祯又太着急了,当了十几年皇帝,换了五十多个内阁辅臣,其中首辅就十几个,平均下来一任首辅不到一年,只有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个长久,可是这两人在后世都被评为奸臣,因为他们能当首辅,不是因为能做事,而是因为善于蒙蔽皇帝。

崇祯皇帝还喜欢杀人,派文官领兵就不说了,胜利了固然好,失败了就杀人,杀掉的带兵文臣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这些人本来就没有带兵经验,失败也是他们的资本,好歹能积累经验,杀掉后还得派一个新的去继续积累经验,完全是拿国本在浪费。

总共杀了两个首辅,十一个巡抚,撤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还不算惧怕畏罪自杀的,这样的朝堂怎么看都不像稳定的。

朝堂都不稳,天下能稳就怪了。

如果换了杨潮,肯定不会杀文臣。

在杨潮看来,崇祯皇帝杀文臣,泄私愤的要可能大于严国法。

要说打了败仗,最有责任的,是那些带兵的将军,可是将军们手握重兵,尤其是明末军队严重私人化,最有战斗力的往往都是将领的家丁私兵,普通兵士一般只是炮灰。

因此皇帝不敢杀武将。

但是他敢杀文臣,所就杀了,这不是泄私愤是什么。

明朝积重难返了,但是任何时候,都有最正确的选择,显然崇祯皇帝没做出正确的选择来。

在错误的时候。做了错误的事情。

要是换一个人当皇帝,能够怀柔,保持一个稳定的指挥机构。先将民乱平息下去,然后在谈改革。

虽然崇祯皇帝接手的摊子很烂。但是大明朝这么大,科举选拔制度一直都很完善,人才还是层出不穷的。

比如熊廷弼,此人就有能力,只是性格太不让人喜欢,史书评价,如果有此人在,辽东不会丢。但此人被皇帝杀了。

还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都是精通军略文武双全之人。

可惜洪承畴战败投降了,卢象升死于内斗,孙传庭也差点被皇帝杀了,实在没办法了才从牢里把他拎出来,临时受命的孙传庭后来死于战场。

除了这些人,死于战场的文官成百上千,许多还是很有气节的。

局面不好,手里有人却没用好,这才是崇祯皇帝最后只能吊死自杀的原因。

杨潮的感慨,让李香君和顾湄都不说话了。天下的大局,她们多少知道一些,但是让她们弹琴唱曲可以。让她们评价国事,就没有那个眼光了,她们也感到一阵阵无奈,只能被动的期待天下出一个英雄,能够一扫颓势,中兴大明。

当然两人也只是感叹国事多艰,却根本不相信大明朝会亡国。

这种心理很难理解,也很好理解,明朝灭亡前从百姓到皇帝给人的那种淡定。让人疑惑。

大概跟大明朝遭遇过不止一次这种情况有关吧,当年瓦剌大军包围京师数月。被俘了一个皇帝,大明朝也没有灭亡。

因此大家都不怀疑大明朝会度过这次危机。重新成为鼎盛的天朝上邦。

杨潮自然知道大明朝大劫将至了,也许相信的人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自己一个人有紧迫感,灭国的紧迫感。

下午杨潮就回到军营。

“大人回来了!”

胡全喊了一声,突然呼啦啦一声,一大群穿着各色衣服,看起来稍显瘦弱的青壮跪倒了一大片。

杨潮随即让大家都起来。

这些人都是胡全招回来的新兵,此前三三两两坐在地上,听着胡全给他们讲军营的规矩。

前几天招兵文书下来,杨潮就打算把兵额招满,这两天准备了下,就让胡全等人去招兵。

“招够了?”

杨潮看了看,大概有一百多人。

胡全点头道:“招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