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余楚> 第241章 两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两难(1 / 2)

 ps:推荐朋友的一本书《剑诛江湖》,作者是多年的老人了,笔力上佳。

最近南唐朝野上下都不太平,先是江湖流传,南唐剑道第一人的冷寒水被那个叫叶长亭的白衣剑仙从北匈追了八千余里,几乎要了冷寒水的性命,后来一件事便是那位大将军武越被南唐皇帝免去官职,这件事比冷寒水被追杀要重要一万倍,因为朝野上下谁都知道,这位大将军无论品行还是能力都是朝野罕见,至于为何被罢免,原因也只有一个,朝野心中肚明,这位武越大将军政见和那位端坐在龙椅上的男人,这十年来第一次有了分歧。

李尚跃有野心,这一点,从他登基之初朝堂群臣就知道,历经十年的励精图治,更是让群臣知道,他不愿意做这偏安一隅的南唐国君,这个男人的野望在中原,那个富庶的中原。所以,当这个男人第一次当着群臣的面说出了他心中的决定的时候,群臣虽然并不是毫无准备,但仍旧是被这个男人疯狂而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

李尚跃说,要挥军十万北上。

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男人是武越,这个南唐军伍第一人,战功卓著的大将军。不过并没有什么效果,李尚跃毫不犹豫,以罢免武越来彰显他的决心。

吏部尚书王良想站出来反对,可皱了皱眉头,还是没有踏出来这一步。他发现对于这个对南唐生死有绝对话语权的男人,越来越看不透了,登基之初,这个男人是贤君,任用贤能,劝课农桑,天下称道。而到了后五年,这个男人便开始让王良看不懂了,时至今日,当李尚跃当着朝臣的面说出挥师北上的时候,王良便知道,他认识的李尚跃一去不复还了。

朝堂之上不是所有人都存着心思反对,有相当多一部分老臣对此是相当支持的,这其中,大学士李劳古反映最为激烈,当朝而泣,直呼苍天有眼。唐楚世仇,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过为何百年未淡的原因,大多就在这些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在推波助澜罢了。

王良冷眼看着这场闹剧,面色平淡,但凡入朝堂之上为官,养气功夫都是极好的,若不是泰山将倾,只怕是谁都不会贸然表露出心里的想法。只是眼角余光瞟向两位亲王,李尚言一如既往的吊儿郎当,对这类可能关乎南唐存亡的军国大事依然是毫不关心,倒是李尚行,面色凝重,倒也没有出言反对。

朝堂之上除去一众老臣,再无人出声,此刻局面,怕是傻子都看得出来,李尚跃心意已决,说什么都没用,再多说一句,可不就要步武越大将军后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大臣还似乎觉得,南唐这些年励精图治,对上大楚似乎也未必会输。

王良不去理会这些大臣心思,只是安安静静听着李尚跃的每一项举措,拜谁为将、有哪位大臣担任粮草筹措、何时出兵。都听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遗落。不光王良,朝堂之上群臣都在仔细聆听,不过当皇帝陛下将所有事物安排妥当,到最后更是列出一条长长的名单,群臣仔细把名单上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都听了一遍之后,惊讶的发现了一点,王良不在这份名单之上,这让群臣感到了一丝不寻常,更是将目光都投向了王良,难不成这皇帝陛下昔日的红人,要开始失宠了?

王良老神在在,对此不理不问,等到皇帝陛下说了声退朝之后,群臣散朝,王良走在最前面,不过破天荒的这一向是第一个走出宫闱的吏部尚书,今日在走了几步之后缓缓放慢了脚步,几步之后见要等之人还在群臣身后,更是干脆停下脚步,站在宫墙一处拐角后等待,群臣路过,见到王良,大多是疾步走过,倒是有几个向上前打招呼的大臣,一步跨出之后便想起今日朝堂之上的所见所闻,也就摇摇头,转身离去了。王良淡然应对,他要等的人自然不是他们。

身着武官官袍的大将军武越姗姗来迟,王良与他并肩前行,走过一道宫闱,各有心事两人终于开口,王良看了看远处的檐角,开门见山的说道:“大将军今日太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