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风雨江山之天下>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路(1 / 2)

 决定着整个战局胜败的中线反击战已经拉开了序幕。.org</p>

集合了祖狄的朱雀军、玄武军两个团和严阵以待的青龙军以及身经百战的亲卫军共十一万多将士的中线,虽然人数没有东线那么多,但是却拥有着太平军目前在晋州的一半以上的精锐,正在杀气腾腾的等候着机会,发动扭转全局的反击。</p>

王猛把他的部队分为三个部分,左翼也就是东线总计三十万大军,是这一次战争的主战场,中路和右翼各十万大军。</p>

其中右翼也就是西线(太平军的左翼)由于太平军部署的非常薄弱,北狄军有着两倍于太平军的优势,质量上更是超过了不知多少倍,所以进展顺利。</p>

不过受到了崎岖地形的限制,在太平军负隅顽抗之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胜利。</p>

在北狄军左翼的主战场上,太平军总共投入了八万太平军的正规军团,十余万的预备役,再加上辽州来援的一个军和周文俊的部下,共有二十三万之多,在人数上虽然逊于北狄军,但是凭借地形的优势和防御工事,勉强地阻挡住了北狄军进攻的步伐,形成了胶着的态势。</p>

所以整个战局的决斗就落在了一开始并不是很激烈的中路了。</p>

在中路,太平军的防御是以晋州第二坚城安平为中心,辅以四周的堡寨和堑壕,第一线的兵力为玄武军的两个团和祖狄的朱雀军。</p>

虽然有人在开战前,曾经对萧元把擅长于野战防守反击战的朱雀军调到了中线一事提出了疑问,却不知道这恰恰是萧元对于整个战略大局的高度把握,表现出了其超一流军事家的素养。</p>

在意识到北狄军将在东线展开主攻之后,萧元就决定从北狄军中路和左翼之间的薄弱地带发动对北狄军左翼的突击,作为整个战役胜败的关键。</p>

所以他在中路集结的兵力虽然不如东线多,但是绝对是太平军的精锐,人数上也略胜北狄军中路一筹——这在太平军无论战士素质还是军队数量上都逊于北狄的情况下,实在是一次很大胆的部署。</p>

这样的部署当然绝对不是为了死守中路而作的部署,在萧元的思路中,中路要做的事情只有进攻。</p>

所以真正用来守城的不过是玄武军的两个团,朱雀军与其是用来死守城池,不如说是作为防守反击的妙招,将和青龙军、亲卫军一起投入到决定性的反攻中。一旦中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那么北狄军的左、右翼势必会暴露在太平军铁拳之下,无论是出左勾拳还是右勾拳,都能够起到一拳定乾坤的作用。</p>

当然王猛也绝对不是泛泛之辈。</p>

他之所以敢重兵出击东线,而在中路给太平军留下了事后看来的可乘之机,除了源于他对北狄军作战能力的信心外,更重要的是北狄军的中路以一块高地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只要这块隔着大夏河的一个分支、与安平遥遥相对的中央高地能守住,那么太平军即使在中路取得一定的胜利,也无法对整个战局起到重要的影响,中央突破、出击两翼的结果只能是被北狄军左右夹击。</p>

负责中路的北狄军总指挥鲁固是一个很听话的将领,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一路他所面对的太平军实际上在兵力方面还强于自己,也根本没有领会王猛的战略意图。</p>

但是他不折不扣地执行着王猛的命令,只是派遣一小部分军队对中路进行骚扰性的攻击,牵制住中路的太平军,在中央高地上却始终都安置了三万人以上的北狄军,作为对两翼的保障。</p>

而中路的太平军也同样不折不扣地执行着自己统帅的命令,静静的等候着进攻着的敌军自己出现破绽,然后后发制人。</p>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在大夏历二七零年六月七日的大半段时间里,北狄军和太平军的中线交战相对于两翼而言,可以说是非常的温和,乃至于有些无聊,即使和前几日北狄军的全线攻击相比,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p>

这就使得萧元原先中线的作战计划落空了,宝贵的半天光阴就此浪费,成为萧元在这场战役中最受人诟病的一个方面。</p>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这个机会越来越渺茫,不少将领纷纷前来请缨,要求调到东线发动反击,连萧元也开始有些动摇了。</p>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却意外的降临了。</p>

王猛由于在东线遭到了太平军顽强的抵抗,立刻意识到萧元已经看破了他的整个战略计划,但是接着发生的战事胶着,却使他误以为是由于中路进攻的不积极,以至于被萧元这个年轻但是却胆大妄为的对手,抽调了中路的兵马前往援救东线所至。因此,他派人前来传令,让鲁固加大对中路的压力。</p>

可以说王猛犯了一个错误,出于对北狄军战斗能力的自信,他对于太平军的作战能力过分低估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