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男才女貌> 第九十七章 阴平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阴平之战(1 / 2)

 三国之男才女貌第九十七章阴平之战

没错,就是屠城,曹操在进入徐州之后,一路上势如破竹,根本没有任何一支徐州军队或者是从其他州郡前来驰援徐州的军队能够战胜曹操所率领的兵马。而就在两天前,曹操攻破了他进入徐州以来的第一座城池——徐州东海国阴平县!阴平县是一个有着两万多人口的县城,当曹操大军攻打而来的时候,阴平县的徐州驻军对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大概是被曹操那杀尽徐州百姓的放言给吓坏了,一听到曹军将要打过来,一个个都拖家带口,想要逃出城去。

阴平县虽然是小县,但徐州在这里却也有一支五百人的兵马驻守,这五百人马的统领姓吴名宣,乃是徐州偏将军曹豹的属下。曹操打进徐州的时候,陶谦曾经想要和曹操议和,底线就是将自己的性命奉上,请曹操饶了这徐州的百姓。陶谦这时候也已经是老迈多病,他自知就算没有这档子事儿,自己恐怕也没有几年可活了,与其说让徐州的百姓为自己陪葬,还不如舍弃这条已经一半入土的性命,换得一个身后的美名,只要徐州的百姓能够体念自己的好处,那么自己的那些家眷们想要从徐州逃出去,希望可就要大的多了!以自己一命,换家族平安,陶谦自是心甘情愿。

不过陶谦刚刚提出这个建议,就被曹豹给制止了,曹豹谦说道:“使君虽欲舍弃性命以救万民,可那曹操乃是虎狼之辈,又岂会怜悯这一州之百姓。设若使君殒命而曹操背信,则徐州之民无主,反被曹操任意屠戮矣!使君素来爱惜州中百姓。难道忍心看万民入水火之中吗?”陶谦被曹豹说的心中一惊,他虽然没有和曹操有过多的来往,但曹豹所说的话确实是有着极大的可能性,试问杀父之仇,仅凭自己一条性命就能使曹操甘心吗?

陶谦虽然不怕死,但也不是愿意去死。毕竟安乐死和被刀剑杀死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陶谦更不愿意看到的是自己死的毫无价值。如果救不了徐州的百姓,那自己的死还有什么意义呢!曹豹这番话算是把陶谦以自己一条命去换徐州百姓的性命的想法给打消了,但问题是,曹操大军还是近在眼前,大祸将要临头,到底要怎么应对呢?

曹豹这个人,在徐州做将领的这些年,着实也立下过一些战功。说起来,他也算是徐州的一员名将,当然,他的这个名不在武勇上,而是表现在统帅上。如今陶谦手中的最精锐部队丹阳兵就是曹豹作统领。人这一生。路子如果走得太顺,那就难免会产生出一种骄傲的情绪,曹豹就是这个样子。陶谦对曹操颇为忌惮,那是因为他能够得到很,而从这些情报中,已经人老成精的陶谦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曹操的可怕。

但曹豹作为徐州的一员将领,他的情报根本不能喝陶谦相比。他只知道曹操是最近才从兖州和豫州崛起的,而且以前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曹操在带兵打仗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啊,诸侯讨董的时候好像听说过他,不过那一次他是被人家董卓打了个大败亏输。差点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后来青兖一带的几十万黄巾倒是被他给消灭的,但对于黄巾军。曹豹更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那些泥腿子们拿着几根木棒也能算是军队?

曹操好歹也是大汉的将军,要是他连这些贼寇都解决不了的话,那他可就太差劲了。也难怪曹豹对黄巾军如此的轻视,当初黄巾起义的时候,在徐州引起的影响并不大,一来是因为陶谦治理百姓多有恩泽,徐州的老百姓在温饱上多少还有些着落,既然有吃有穿,那自然就不可能抛却自己的家小,去跟着那些黄巾军们去造反了!所以徐州一代可说是在黄巾之乱中少有的几个较为安宁的州之一。曹豹在黄巾之乱的时候,也曾经带着兵马和黄巾军们交过手,就是因为当时交手的那些人太过脓包,所以曹豹才会误以为曹操所剿除的黄巾军也和当初的那些彻头彻尾的农民军一样。,曹豹既然认为曹操不过如此,那他当然就不希望陶谦去送命,毕竟陶谦可是一手提拔他上来的主官呢,虽然曹豹对陶谦也谈不上是感恩戴德,但至少在陶谦的手下,曹豹还是过得比较自在的,可如果换成是曹操入主徐州的话,那曹豹自忖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因为当初那几个杀掉曹操父亲一家的人就是他的手下!见陶谦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曹豹就满不在乎的说道:“使君还请安心,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徐州兵马久承使君恩惠,如今徐州有难,众人正应趁此时机报效使君!曹操狂妄,小觑我徐州人物,他若来,某自当率众与其一战!”

对曹豹的本事,陶谦自然是很清楚,他可不会真的天真的以为曹豹能够战胜曹操,但看到曹豹这么有信心,他却也不好太过打击曹豹的积极性,毕竟现在曹操大军兵临城下,徐州的安危就全都要靠徐州自己的兵马来维持,像曹豹这种信心十足的人越多,徐州的士气也就越旺盛,那么在战场上挡住曹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不过陶谦还是拒绝了曹豹提出的统领大军与曹操决一死战的提议,如今曹操的兵锋实在是太过锋锐,陶谦并不想一上来就把自己的老底都给派上去,他派遣了三千人马分散到曹操必经之路上的几个郡县中,一来是为了阻挡曹操,二试曹操的实力到底有几斤几两!吴宣就是曹豹手下的老人,这次他带着五百兵马守卫阴平县,临行之前,曹豹就私下里叮嘱他,一定要在阴平县和曹操大战一场,也让曹操看看徐州人的骨气。让他知道,徐州不是软柿子,随便他想捏就捏!吴宣对于曹豹的命令那自然是严格执行,但阴平县中的现实情况让他很是头痛。

阴平县的老百姓们平日里在陶谦的管治之下,日子过得倒也可以,但当他们听到曹操的大军打过来了。而且还要杀尽徐州之人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逃,逃到荒山野林中去,躲过这场劫难。中国的老百姓奉行的本就是“打不过就跑,打不起还躲不起”的处事哲学,所以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在情理之中。但百姓四处奔逃的话,对于防守县城的兵马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打击,这种打击不仅是体现在对士气的打击上,同时也会表现在后援补助上。要知道,守城战一旦展开的话,城中的青壮男子就是最好的守城后备军,而城中的老弱妇孺当然就是提供补给的队伍老百姓们都逃离的话。阴平县还能够坚持多长时间,所以在面对大面积的居民逃亡情况的时候,吴宣悍然下令,让手下的军兵立刻将县城四门封开县城,当然,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人想要到县城里面来的话。那自然是欢迎之至。武器这种东西,不管是后世的枪支,还是古代的刀剑,它们所造成的威慑作用。要远远的大于他们本身作为凶器的杀戮作用,后世的人看到荷枪实弹的警察在前面挡路的话。往往不敢前行,而古代的这些百姓一旦看到拿枪佩刀,弯弓搭箭,顶盔贯甲的士兵的时候,同样不敢有什么动作,哪怕他们的人数占优!

百姓有两万多人,而是士兵只有五百余人,但就是这五百余人硬硬的挡住了两万民众,使他们无法离开县城。将百姓们安定在城中之后,吴宣的下一步措施就是要安定民心,不但要让老百姓们都能够呆在城里,而且还要让他们能够对自己这个城池的防御进行协助。不得不说,如果这个吴宣换到革命战争年代,应该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他十分适合做政委的工作,这满城的老百姓,被他这一张嘴几句鼓动之下就都变成了坚决要与城池共存亡,要与大魔头曹操血战到底的血性男儿!不光是那些青壮年人,就连一些老弱妇孺都一脸亢奋的吵嚷着要和曹军决一死战。

在这种狂热的情绪下,阴平县的防守力量一下子就从原来的五百人激增到一万多人,当然,这一万多人中的职业军只有五百人,剩下的都是受到吴宣煽动而拿起武器来的平民百姓。人数增多,城中的武器可就不够用了,本来嘛,阴平县不过是个徐州的小县城,加上徐州承平日久,所以在阴平县库房中的兵器,全都算上的话,也不过只能装备三千多人而已,这些兵器被分给了最为精壮的三千人,至于其他的兵马,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一些趁手的东西,比如木棒,铲子之类的充当武器,总好过赤手空拳不是!

与阴平县中的热火朝天所不同的是,曹操这个时候并没有把阴平县这个小小的县城放在眼里。也许就如后世所说,曹操的确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军事家,不管在战略还是战术方面都有着十分出众的表现,但他的军事才能再出众,终究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但就是因为有思想,有感情,人才有了弱点。曹操现在的弱点就是因为仇恨而使得他变得有些急躁,而因为他自身的军力十分强盛,所以曹操并没有将阴平县放在眼中。

当然,曹操并不是连徐州都没有放在眼里,陶谦虽然在带兵方面没有多大的本事,可他在徐州经营多年,手下也可称得上是兵多将广,曹操的部队是客场作战,人数上也不见得比徐州方面多多少,所以曹,轻敌会导致失败,这种简单的道理,具有名将之才的曹操又怎么会不清楚呢。

但是,不轻视徐州不代表曹操不轻视阴平县。阴平县算什么,芝麻大点的小县城而已,曹操手下的情报系统虽然比不上益州那么发达,但一般的探子探马还是很多的,他早就已经知道。在阴平县只有徐州的五百官军驻守,五百人马,在手握十数万兵马的曹操眼中,和蝼蚁无异。当然,曹操也有考虑过阴平县就的征兵的可能,但问题是。那些仓促间被召集起来的老百姓。能够有多少的战斗力?曹操的军队可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岂是乌合之众的民兵能够对抗的!

不过这次曹操的第一脚算是提到了一块儿不大不小的铁板上!曹军先锋大将夏侯,那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素来以勇猛著称,他带着五万先锋大军气势汹汹的想着徐州腹的猛扑而来,阴平县是通往徐州治所必经之路上的第一座县城,但夏侯丝毫没有把它放在心里,一座小小的县城而已。还不是手到擒来!夏侯甚至认为自己大军一到,这阴平小县肯定说不定就会当即开城投降的!曹操在兴师之前,曾经说过,要把整个徐州的人都杀戮干净,但夏侯可不认为曹操真的想要这么做。如果把徐州的人都杀没了,那提供兵员还有粮草?!像那种狠话在很大的程度上算是一种威胁而已,谁也不可能对这样的话太过较真,夏侯已经在心中打定主意,只要这个县城的人识时务,一看到自己大军的烟尘便马上献城投降的话,那自己就可以做主。放他们一条生路!

可夏侯万万没有想到,这阴平小县中的徐州军队,不但在看到他先锋大军旌旗的时候没有开门,就是等到他的大军屯兵城下。阴平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开城投降的打算。这让夏侯心中极为不舒服,但他的心中还是想到:看来徐州也不是没有有骨气。有血性的人,主公的恐吓似乎并没有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夏侯并不是一个嗜杀的将领,虽然在他的手上已经沾满了许多人的鲜血,但杀人是一回事,喜欢杀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夏侯不喜欢杀人,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所以在大军屯扎完毕之后,他并没有马上率众攻城,而是派了一个传令兵,带着令旗跑到阴平城下去喊话,本来夏侯想让那个传令兵喊得话,大体意思是只要你们这些人能够开城投降,那么本将军可以保你们不死!人都是怕死的,所以夏侯相信,只要这话传到城中,城里的那些军民百姓们肯定会马上丧失斗志,乖乖的向自己投降的,毕竟现在自己这边占据着但很可惜,夏侯的想法很好,而且他的这个想法如果能够付诸实施的话,说不定阴平城的士气真的会被他给瓦解掉,乱世的老百姓所想的只是能够活下来而已,至于说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却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不管统治者换成了谁,老百姓都一样要缴纳高额的税款,还要忍受繁重的徭役压迫,所以,如果曹操并不想要他们的性命的话,阴平城的百姓是不介意让自己的这个城池改姓曹的。

吴宣很会琢磨人的心思,曹军的那个传令兵刚刚来到城边,他就已经大致的猜到了夏侯想要干什么,他也清楚,阴平的百姓只是暂时被自己鼓动起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出现让他们丧失斗志的事情,吴宣是徐州的军人,军人和百姓们不同的的方就是军人要对自己所效忠的势力绝对忠诚。老百姓可以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归属,但军人不可以。吴宣从曹豹那里得到的军令是严守阴平门户,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这个命令。

夏侯想要瓦解阴平城中的军心、民心,吴宣当然不能让他如愿,所以那个传令兵来到城边,刚刚张开嘴,还没有说出一句话,就被吴宣一箭射中咽喉,双目圆睁得掉落马下,大概他在临死之前还在想:“不是两军相争,不斩来都没有说啊!”这个小兵的不甘,吴宣自然是不屑于去理会了,两军交战,哪有不死人的!看着自己身边的人向自己投来的惊讶的目光,吴宣解释道:“曹操为人狡诈,两军交战之时,不派兵攻城,反而遣人来叫喊,这其中必有奸谋,如今是我等生死关头。容不得有一丝大意,现在就当作拿这个曹兵来祭旗好了!”

人都已经被他给射死了,他身边的那些手下还有民兵还能再说什么呢?反正刚才那个传令兵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所以阴平城的百姓们并不知道自己本来还有机会留得一条性命的,可惜,这个机会已经随着吴宣的一箭射出而付诸流水。如果说夏侯刚到城下的时候的反应是惊讶的话。那么他现在的反应无疑就是愤怒了。自己好心好意的派出使者。想要留下这满城百姓的性命,可换来的竟然是对方悍然射杀使者的行为,夏侯就是再不喜欢杀人,也忍不住火气上涌,眼中更是杀气凛然,既然这些人这么不识抬举,夏侯也不再客气,令旗一挥。曹军终于开始攻城

阴平县中的武器虽然不多,但作为守城利器的弓箭数目却不少,这倒也没有什么可值得奇怪的,徐州派往这一带的兵马从一开始打得就是坚守城池的主意,既然要坚守城的物品,那当然是不会少带了。到底带了多少弓箭,具体的数目吴宣也不是十分的清楚,但至少在五万支以上,不过能够在城头上进行弓箭射击的人却只有一千人,弓箭不是刀枪,只要是个人。就算胡乱挥舞一通,在人群中也能砍中一两个,一个能够射中敌人的弓箭手,是要经过严格而长期的训练的。而那些箭无虚发的神箭手,更是要有出众的天赋才行。

阴平县中的守备兵马名义上有一万多。但真的曾经接受过正规弓箭训练的,也就是那五百正规军,还有城中的一些以射猎为生的猎户。这一千弓箭手被安排到城墙的各处进行警戒,当曹军的兵马攻上来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箭雨便倾泻到他们的头上。说是密密麻麻,但一千弓箭手,在面对一万多人的攻击的时候,他们尽全力发射的弓箭还是有些不够看。一轮齐射过后,被弓箭射死射伤的曹军数目竟然只有区区的五六百人。一千支箭,竟然只能杀伤五六百人,这一方面是因为阴平的弓箭手的本事的确不怎么样,而另一方面则是曹军高超的战斗素养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