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说得至诚,刘涌也听得鼻头一酸,知道张良骤逢此变,心中抑郁,无人可述,竟在自己面前被催动了情怀。.org感慨一番,无言可答,随口问道:“韩王没有子嗣吗?”</p>
刘涌也不再管韩成叫穰侯,随着张良称呼其为韩王了。</p>
张良摇头道:“秦灭韩时,韩王尚幼,后颠沛这许多年,亦未成家,韩王这一脉,竟至断绝了,不可谓不是我的罪过……所幸当初在关中时,我恐怕韩国要生变,嘱将军韩信不要回韩,随汉王一并入了汉中,尚算为韩王列祖留得一条血脉。”</p>
刘涌听到韩信的名字不禁一怔,毕竟淮阴侯韩信的名字在后世太有影响力了。旋即反应过来张良所说的是楚汉时的另一个韩信,后世常称为韩王信的,韩襄王的庶孙。这个韩信在刘邦建汉后得以被封为韩王,故而为了与那兵仙韩信作区别,通常被后人叫做韩王信。刘涌之前读史,也曾奇怪韩王信追随刘邦入汉中时,韩国已经建立并且得到了项羽分封的合法性认可,为什么韩王信不回国报效,却继续跟着刘邦跑到汉中去,原来,却是张良对他的保护……</p>
刘涌生出对张良忠诚谋国的极大敬服,诚恳道:“先生苦心,韩国列位先王一定感动。先生保韩将军,不只保下了韩王血脉,且日后韩将军必然雄起,复立韩国,此皆先生之功也。”刘涌心知肚明,韩王信后来当然还是作了王。只是韩王信未得善终,投降匈奴与汉朝作战被杀,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可以被称为“汉奸”的人。当然这个话现在是不适合告诉张良的。</p>
心念一转,却惊觉韩成若死,张良更是进入危局,当下道:“先生且止悲伤,先生已然尽力,韩王以死保土,求仁得仁,也可谓死得其所。如今韩王为项王所杀,项王必将迫先生随侍于他,先生若不从,杀祸亦至,结局最好也要被项王幽禁,先生须亟自图啊!”同时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要高陵君一并帮助张良出城的事情。心中一恍,史载张良在韩成死后逃出彭城,潜行去找了刘邦,难道张良出逃的这件事也会着落在自己身上?</p>
刘涌还沉在意淫里面自珍自重,张良深吸口气,伸出手换了新香,淡淡对刘涌说:“刘大人是义帝前任中涓,那么张某是听说了刘大人的。如今满朝文武都视项王马首是瞻,大人被调任,李金接替大人职位,却被大人率部下阻在门外半个多时辰,此等勇力忠诚,项王家宴上还有人提起。”</p>
刘涌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这点事情混出了名堂,当下脸一红,道:“当时只是一时冲动而已,实在是让先生见笑了!”更是心里嘀咕,想必这个“项王家宴上有人提起”不会是件好事情。</p>
张良却转而道:“你把李金堵在门外半个多时辰,难保不会传入项王耳中,令项王对你越发关注。从项王对你仍未加禁束来看,只怕会有更可怕的运作。这时候大人不思逃去,却来我这里,不怕再惹祸端么?”</p>
刘涌暗叹这正是自己眼下的患处,却答道:“我忠于义帝,犹如大人忠于韩王,如今义帝被项王软禁,生死在旦夕之间,我岂能因为个**福而避趋,我虽然只是个浅陋武夫,请大人不要小瞧于我!”</p>
刘涌懂得,想敲开一个人的心,莫过于在理念上与之同频。张良正陷于忠而无果的苦海中痛苦不堪,正当以此言与之引为同道。</p>
张良未做反应,只说:“大人尚未答我,来此有何吩咐。”</p>
刘涌忙应道:“不敢,义帝差我来,欲问一计于先生!”</p>
张良看刘涌一眼,淡淡道:“我日夜追随韩王,尚不能保王一命,如今自己也是将死之人,还怎能帮得到义帝?”</p>
刘涌听张良语气非常萧索,细判张良神情不似作戏,叹道:“先生为何如此消沉?如今暴秦虽灭,项王代之,却残暴如斯,是灭一秦又生一秦也。韩国世仇仍待先生报之,正当留此身将以有为,怎能自视为将死之人!”</p>
张良没有说话,长跪静静看着眼前的悠悠长飘的香气。</p>
刘涌继续道:“先生若不弃此身,如今齐国高陵君便在彭城,不日将返国,我可安排请高陵君私带先生离去。如今天下方乱,正有待先生厘清四方,整顿山河,请先生以身为重!”虽然刘涌自己也不知道这高陵君是否有这么大神通,可以想带谁走就带谁走,不过权当自己先吹个牛吧。</p>
张良笑笑,突然说:“项王如今扣押义帝在彭城,无非因为他也知道天下未平,恐怕有人借义帝之名兴兵起事而已。义帝在短期之内并不会有危险,但若想脱离这种局面,却也甚难,不易实现。义帝嘱大人所问何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