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横行> 第三部风云际会(27)比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部风云际会(27)比试(2 / 2)

这一轮的比试也很有特点,比的是实战中的应变能力。上午,拿到题目后选手门先将自己的答案写下,写完后答案交由雪怡然统一保管,下午,所有选手都到朝堂之上,就自己上午所作的答案进行阐述,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战术运用。

这一次的题目还是由雪怡然来出,题目有而,第一道题是这样的。“在士兵素质和装备同等的条件下,选手指挥的一千人马于野外遭遇敌军的五千人马,当时双方的距离大约是10里,请问,做为一名指挥官,你会如何应对?

第二道题目如下:“还是在士兵素质和装备同等的情况下,指挥一千人马防守敌军的五千人马,作为一名指挥官,在防御一座并不算坚固的县城时,又会如何应对。前提是防守方绝对不能放弃,必须战斗到最后一人。假设双方都有足够的粮食和军械。

终于迎来了当朝论战的时刻,这一轮比赛后,只能有两个胜者,其中第一者为这支新建军队的主帅,第二为副。

首先阐述的是第一道题目的答案,第一个出场的是叶听雨。

“尊敬的陛下,诸位大人。”在给雪怡然见礼之后,叶听雨开始了自己的阐述。

“两军战于野,我军又是以一当五,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在下以为,只能采取防御的姿态。。。。”

【小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大家可以试试,iiread】

按照叶听雨的阐述,首先应该立刻就近选择一块有利的地形,尽可能的做到居高临下,让部队排出最利于防御的圆形阵,盾牌倒兵为首,其次辅与长枪兵,最后才是弓箭兵,由远而近,充分发挥各种兵种的杀伤力。

从叶听雨的回答来看,他对兵力的使用还是很熟练的。叶听雨回答之后,接着就是其他人上来回答,五个人回答之后,终于轮到了白七出场。有趣的是,前面五个人的战术也算是花样繁多了,有临时在阵前挖壕沟的,有在阵前设置各种障碍的,但他们在最后总是要加上一句话“不得不承认,在一对五的情况下野战,我军最终都难以摆脱战败的结局。”

“打什么打?这种情况下还选择打,这说明指挥官是一个不拿士兵生命当会事的混蛋。我的选择就是撤退,然后在寻求机会,相机歼敌。对我来说,任何一位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他们是我取得胜利的根本,在绝对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只有选择撤退。”

白七的答案令满堂文武都露出惊讶的神情,打都不打一下就跑,这太意外了。就连白奇伟都觉得意外,可是仔细想一想,又觉得白七说的有道理。

一阵沉默之后,终于有人站出来问道:“假如对方是入侵我国呢?你难道还是要跑么?”提问的人是太尉叶追风,看来是想在这个问题上刁难一下白七。

“嘿嘿,如果是外敌入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不能硬拼,为了最后的胜利,我军必须充分发挥我军熟悉地形的优势,采用游击战术灵活机动的打击敌军。正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白七说的激动,顺口就将这前世里著名的游击战术说了出来。

朝堂之上不乏身经百战的将军,数十年前他们也经历过由弱到强的过程,对白七所说的战术也有自己的理解 ,可是第一听人用文字来系统的阐述游击战术,这还是第一次。

白七的回答令朝堂上又是一阵沉默,沉默一会之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中鼓掌最带劲的当然是那些老将军们。一个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后辈,单单从书本中就能总结出这般精辟的理论来,由此可见此人的军事才能,这又如何不让这些曾经沙场的将军们激动,将才啊!这时候白奇伟也不得不这样看自己的儿子。

不得不承认,白七前世丰 富的历史知识,对白七取得这场比试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白七回答之后,就连雪绯红都满意的笑着看看诸位大臣道:“各位,你们认为这场比试还有继续的必要么?”

苏云成这时候站出来道:“陛下,比试当然要继续,一是我们想在听听白七精彩的阐述,二嘛这第二名不是还没有决出来么?”很显然,苏云成对自己女婿的精彩表演感到了自豪。

接下来的比赛完全是为了争夺第二名了,不过轮到白七发言的时候,白七花样繁多的防守战术又令在座都大开眼界。

在别人都还遵循着现有形成的防御敌军于城墙之外的战法时,白七在阐述其防御作战思路时又增加了巷战这一想法。以一对五,别人都是尽量利用城墙,步重兵于城墙之上,而白七则不然,在利用远距离武器充分杀伤敌人,利用敌人攀登城墙这一时机充分杀伤敌人后,白七选择了放弃城墙,与敌展开每一寸土地的争夺,充分利用熟悉地形这一有利条件进行防御。

应该说白七的答案是相对于其他选手来说是绝对领先的,至少在战术思想上是绝对领先的,白七好无疑问的当选第一名。不过白七还是有些东西没亮出来,比如火药的运用,白七不说是怕他们不理解,也怕火药强大的威力吓着他们。

ps:有和事情要和大家说一下,老断一直是在外地呆着的,下月要回安徽去了,可能更新速度会受一点影响,不过应该不会中断,毕竟俺现在用本子写,只是上传可能要去网吧了,想起来就郁闷回去第一件事情就啊要拉宽带,又要花钱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