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宦海逐流> 第四十一章 “拜码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拜码头”(1 / 2)

 这回葛玉书等人被狠狠的刺激了一下,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特别是他在政府这边,葛玉书肯定会给他小鞋穿的。他已经有这个思想准备了,不过他认为葛玉书短时间不会对他怎么样,他们现在是想办法怎么才能在常委李占据多数。

五一将至,王远和郁梅楠有事五一来不了庆东了,可能过一段时间再来,曾思涛这段时间太忙,他好久都没到刘芸那里去了,也很想趁机去她那里一趟,谁知道和流云通完电话,把电话刚放好,易少龙就打来电话说兰亚啤酒厂的人被人打了,有数十人受伤,连两平啤酒厂在园区的负责人也受伤了。那事情很严重,他也顾不得多想其他,赶紧问他给区里的其他领导汇报没,易少龙说还没有,曾思涛让他通知其他相关领导,廖书记和葛区长他来通知,接完易少龙的电话曾思涛赶紧给葛玉书家里打电话,葛玉书到镇里去了还没回来,曾思涛给他打手机汇报了一声,又给书记廖喜峰家打电话汇报后,才坐了个出租车到园区。

坐在车上,曾思涛的脸色很不好看,出了这样的事情对外来投资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很多投资商刚刚准备进场,搞不好就要泡汤。

曾思涛到的时候,秦大友把受伤的人都送到医院了,两平啤酒的人情绪也很激动,易少龙正在安抚,公安的人也早到了,不过那些人早就趁黑跑掉了,几个人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了。

啤酒是笨重货,并且量很大,搬运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兰亚啤酒也想节约成本,园区外面不远就有个原来废弃的码头,兰亚啤酒的人给易少龙和秦大友请示了一下问他们能不能利用一下那个码头,反正那码头也没有人用,要用的话得他们整修一下,于是兰亚啤酒加班加点整修了一下,赶在啤酒销售最旺的旺季前把码头搞好了。

成天都有大量的啤酒在那里装船,估计周围码头上有人看热了,很想把这笔生意纳到自己手下,兰亚啤酒自然不愿意让这钱给别人赚,连搬运都是都是从两平带过来的人,又有人来要他们交“使用费”,兰亚啤酒的人认为这是园区交给他们的,自己出钱修葺的,凭什么还要交使用费,就不交,有人放出话来,大意就是这里是他们的地盘,两平的人不懂规矩,到了这里连码头都不拜,有几个混混来骚扰了几次,两平的人觉得他们是园区请来的,并且使用这里也是经过园区同意了的,自然也不卖帐,也不想去拜那种码头了,以为他们骚扰几回就算了。

晚上正在码头装货上船的时候,一下子周围涌来几十个人,说要打渔,他们在这里装船影响他们打渔了,让他们不要在这里装船,兰亚啤酒的觉得在这里装船跟打渔没关系,也就解释了一下,继续装着,想早点装完下班,那些人见他们不听招呼,骂骂咧咧的要他们赔偿他们没打成渔的损失,兰亚啤酒的人实在听不过去,就回击了几句,那些人就把准备往船上装的啤酒掀了不少到地上、河里,两平厂的人自然不依,双方就打了起来。不过两平的人少,混战中双方都操起啤酒瓶一磕,就变成锋利的武器互相厮打,兰亚啤酒由于人少吃了大亏。

这地方是大江大河,又不是那家私人的池塘,难道做正经事还要给他们方便?那些人“打渔”不过是借口罢了,就是兰亚啤酒没拜所谓的“码头”吧。拜码头,曾思涛自然中的这意思,初到外地讨生活做买卖的“外来人”,都要先去拜会当地的头面人物,俗称“拜码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混”的下去,不然,指不定那一天得罪了某位“大佬”,麻烦肯定不会少。国有企业也要向一群混混也要拜码头,这也太嚣张了吧?曾思涛有晒然失笑。这“拜码头”有人考证就是从庆东这地方传开的。

庆东扼守四河出省要道,港口水深浪平,乃天然良港,所以庆东自古就有“万川毕汇”、“万商毕集”之称,一千多年前都已经置县,本世纪初对国外开埠,成为四河最早对外开埠的港口之一,庆东的繁荣在解放前数十年达到了顶峰,那时庆东码头是相当的热闹。,江边停满各种各样的船舶,真是樯桅如林、船篷相连,挤得密密匝匝,甚至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江河都塞满了。岸边是各种各样的街市,真是店铺相依、人来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润发亮,日日都是赶场天,天天都是庙会节。天还未亮,码头上就油灯闪闪,炊烟缭缭,卖早食的就呜嘘呐喊叫卖起来。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馆、茶馆、烟馆、妓馆还灯影闪烁,招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来。外来的货物从船上搬到码头上,又从码头上搬到城里去;城里的货物运到码头,然后又装上船,运往庆江沿岸。码头就像庆东城的嘴,不停地吞吐着,庆东城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码头的繁华地皮恶霸流氓都汇集在码头上,也就带来了帮派的兴旺,兄弟会可能是四河典型的码头文化的产物。旧时庆东的搬运夫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包括码头的货物搬运、肩舆行的轿夫、挑水夫、建筑工人等等。例如挑水夫,旧庆东自来水供应不足,要靠挑水夫从河边往城里挑水,估计就有上千人之多,但是谁想在码头上混,哪怕是想在码头上凭劳力找饭吃,当搬运夫,当“扯船子”(纤夫),都只有加入兄弟会才有可能。否则,你就不能“挨轮次搬运”,就没有人敢雇用你,你即使有点钱要做小生意也可能要被砸了店子掀了摊子。因此,解放前在庆东城码头上生活的人,穷也好富也好,大多是兄弟会成员。而要加入兄弟会,一要有人介绍,二要花钱,加入之后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大爷”们无偿提供服务,随时听命于招唤。穷人加入“兄弟会”,是相当沉重的负担,他们不过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被奴役的人,但是也就是他们为了生存也敢拼命,能在码头打拼的苦哈哈,那力气肯定很大,打起架来也就厉害,被那些当头的老大们的一领着,大杀四方,打出了名头,确立了在庆东江湖老大的地位。

兄弟会外出叫“跑码头”,头领叫做“舵把子”,霸占一个地方叫做“操码头”,别的外地人来了就要“拜码头”,这拜码头就这么传开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说拜码头,拜码头,可见当年码头人物的势力之强悍,那时庆东码头的帮会势力相当强大,连驻守庆东的手握兵权的军阀们都要让他们三分。有的军阀在庆东,都加入其中,当个老大,其手下的师长团长几乎都是其中的人。

解放后,所有的帮派势力都被专政了,码头上的帮会也不例外。码头原来的搬运工都转在集体企业性质的搬运社工作,帮派没有生存的土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四河的公路铁路有了长足发展,对外运输的途径多了,对水路的依赖也小了,原来忙碌热闹的码头也没落了,作为一座以水码头为依托的城市,码头的没落也导致庆东在四河省的地位一落千丈。码头也不再是一个吃香的地方了。

解放初期,鉴于庆东流动人员多,鱼龙混杂的情况,公安在肃清异己分子上花了大力气,庆东的治安一直不错。但动乱年代的那番激烈的武斗后,庆东的治安也变差了很多。小型的犯罪团伙开始崛起,但大多是诸如杀人、抢劫类的显性暴力犯罪,相对容易发现和缉拿。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进出四河的物资增多,庆东港口的人员货物流量增大,原来已经萧条的码头又恢复了生机活力,正规的货运码头几乎属于垄断经营,连搬运费都很贵,很多需要运货进出的单位和个人都牢骚满腹,可又无可奈何,庆东是良港,可以停船的地方多的是,特别是货船,只要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停靠吨位不大的货船,掏一条路和主公路连接就可以上下货物,所以很多稍微有点门路的搬运工头,或者人际关系比较广的混社会的人都瞧准了这个机会,修了不少“野码头”,为了抢夺货源、争斗地盘、追求利益,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于是为了发展壮大增强实力,很多人纠结在一起,原本已经销声匿迹的码头帮派又有死灰复燃之势。码头上一直都有些打打闹闹,偶尔也会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但是都没真变成群殴事件,但也没有惹出什么大事出来。

大家都在这里讨论着,廖喜峰也很快就赶了过来,出了这么大的事,就在市里,廖喜峰也不敢瞒着,落实消息后也赶紧向市里汇报,曾思涛上了廖喜峰的车,一起去医院看看受伤的人。

“等会到了医院,区里出了这样的事情,肯定要挨玉生书记和大恒市长的批评了。让思涛你也陪着我挨训啊。”

“出来这样的事情,领导班子谁都有责任。”

挨训倒还是次要的,这事没他什么责任,曾思涛更担心的是怕把园区的招商工作给搞黄了,那可是他的心血,他就指望着引进这些企业拉动整个工业经济。

“这些人要严惩!招商工作正在紧要关头,在这个关键时候破坏龙江的大好局面……龙江的治安是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整顿的时候了……”

“是啊,纠风工作的效果也不大明显,下面的人抵触的情绪还是不小,阳奉阴违。很多部门的作风还是没有太大改观,这个工作还是要继续抓一抓。投资环境的改变如果不好,来了也留不住人。”

“恩,是啊,本来多好的机会啊,都被破坏了……思涛你来了,带动作用很明显,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高了不少,但是还是有些同志的思想僵化,事情不做,成天搞名堂。”

曾思涛客套着,他才来不久就把葛玉书等人搞得鸡飞狗跳的,原本廖喜峰这个一把手在区里更像一个仲裁者,他来后给廖喜峰带来了转机,让他有机会成为一把手,可能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廖喜峰这话是既褒其实又有点贬,道出了他内心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