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镇军将军> 205 采购军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5 采购军火(2 / 2)

面对南方的“咄咄逼人”,英国、美国甚至是日本都递来了橄榄枝,没法子,这些家伙刚刚签了一个华盛顿海军条约,自缚手脚。</p>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16至18英寸。可是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19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0:10:6:.5:.5。此外还规定了缔约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火炮口径。</p>

所以这三个国家都有大量过剩的战舰需要销毁,可是这些曾经都是由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战舰,就如此销毁,实在是令人惋惜,所以日本早就有对坐拥东北的张胡子推销过战舰的计划,可是当时张胡子忙着入主蓟县,急于加强陆军的实力,对于海军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当他在直奉战争中吃了苦头后,却发现自己的地盘除了奉天外,其余的都被蒙古军趁他弱的时候,借着抵抗苏俄入侵的借口给侵占了。失去了地盘就是失去了财源,连自己伤口都没舔好的张胡子,此时哪里有闲钱来装备高昂的战舰呢!</p>

而有着迫切需求的蓟县政府就成了日本等国眼中的香饽饽。蓟县的军费问题之前一直是个大难题,接连扳倒了好几任北洋总理,可是自吴佩孚“南下”江浙,张胡子“败退”奉天,蒙古军自给自足,西南方的各个督军忙于抵挡吴佩孚的进攻步伐,似乎都把这事给有“默契“的遗忘了。</p>

而省钱,不外乎两招,”开源节流“。这一下子少支出几十万大军的军饷,甚至把他们拨为“叛军”之后,连之前的欠饷都不用支付了。国库里的钱自然是多了,兜里钱多了,底气就足了,自然蓟县政府的声音就响了。</p>

况且,在这件事上,还有一大票看不清形势的满遗,认为“三王”主政是大清再次复辟的前兆,于是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纷纷慷慨解囊,用于购买两艘撑场面的战列舰,以便将来落一个“忠心为国”的称号。</p>

这些满洲贵族,家里都有数百年来积累的财富,大清倒下后,就在家做吃山空。此次看到有“翻本”的机会,自然是“不遗余力”。同时在“掏钱”之余,甚至有好事者连战舰的名字都想好了,一艘很简单,就叫“满洲号”,证明这是满洲人所购买的。另一艘是仿照英国人“伊莉莎白女王号”的起名方式,起了一个“同地崇运正中至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圣景皇帝号”。这是一个谥号,是根据名人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在古代早期谥号为自称,比如“周文王”、“周武王”。而这个名字,又长,又是皇帝的谥号,虽然有人提出了用该名字是否不妥,但是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英国人把自己国家的女王名字都弄上去了,难道这里就要起个在外国人眼里看来没有气势的“爱新觉罗号”?皇帝怎么也比女王大吧!对,一定要在气势上压住这些洋人。</p>

这个解释令人很是无语,但在蓟县还真的有不少遗老遗少非常的认同,最终在“掏钱”的人群中,以压倒性的投票通过。于是,撑场面的战列舰还没买,就连买卖谈判还在前期的接洽当中,战列舰的名字就都起好了。可见那些满洲人对于王朝复辟,重新成为格格、阿哥,已经是非常的急迫了。</p>

而对于北方购买日本人的战舰,赵云也是持支持态度。这不是私通敌国,而是因为日本国小,战争的后续力实在不是二战时,那个已经吞下了的东北,华北后的战争大国可比的,他现在能够把俄国人打的节节败退,除了奇袭,更多是靠士兵的意志在坚持。可是寒冷的冬季即将降临,这对日军来说是个威胁,但对于有着漫长后勤线的俄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所以俄国人那方面,准备撤兵,来年再战。这冬季是日本人唯一的机会,继续追击,扩大战果,也就是在这个冬季,防守反击,修筑工事,也是在这个冬季。无论是攻,是守,只要日本人还想在远东的大陆上待下去,那这个冬季就极为重要。可是由于常年的战争,日本的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大清身上获得的赔款也用的七七八八。而且为了阻止华夏大地上再次站立起一个像大清一样庞大的国家,还得不断的投入更多的金钱,支持各地的军阀,挑动、收买,甚至直接派兵。所以日本国内的情况已经并不像他显露出来的那么强大,颇有些外强中干之势。日本国内不少有识之士,都开始建议和苏俄和谈,拖延时间,或者说是真的和谈也罢,反正是要给日本争取到一两年缓和的时间,来消化目前获得的战争果实。</p>

当然除了在自身上想办法,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获得横财,可是之前英美法都已经给日本出兵干涉苏俄投过钱了,这些欧美国家,认为目前在苏俄欧洲地区闹起的动乱比起,在远东这些偏远地区的“武装冲突”,更能消耗苏俄的国力,于是纷纷“满面笑容”的婉拒了日本的要求。四处碰壁的日本,只能再次盯上了身边的“肥羊”,大清的继承者,北洋政府。</p>

(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