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十国帝王> 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1 / 2)

 确如当初。耶律敏放下茶碗,眼底淌过一抹追忆之色,她有些感慨的开口,实不曾想到,时隔多年,殿下的手艺竟然丝毫未变。

人也没变,否则你便尝不出这是当初的味道了。李从璟看着耶律敏,目如晨阳,光芒和煦。

耶律敏婉儿一笑,却如夕阳,凭空生出些许落寞之意,自西楼相别,数年来大唐国势日盛,想必殿下分外操劳。她心中想问的是,这些年你过得可还好么。

倒也说不上操劳,只是日夜事务缠身,让人无暇分身,许多事为而不可为。李从璟的语气中充斥着些许无奈,又好似有些自责,说起辛劳,你这个做宰相的可不会比我轻松,契丹的事,我多少知道一些,以你在幽州掌管屯田之事展现出来的性子,这些年想必多有辛苦之处。

耶律敏看到李从璟那双眸子里闪烁着的光,亮得厉害,就那么直接打在她脸上,好似这里面有千言万语,却又尽在一望之中,她的心跳有些没来由的慌乱,不禁去想:他这是在说,他一直记挂着我过得好不好么

各尽本职罢了。耶律敏不敢去直视李从璟的目光,她微微偏过头,看到窗外竟是碧空如洗,一别数年,殿下今日到西楼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从璟叹息一声,多年未见,本不欲兀一碰面便说这不快之事,你当真要此时相问

耶律敏本能的感到了不妙,毕竟耶律倍和徐知诰联手给两川添麻烦的事,就在不久前发生,而耶律倍接下来又要出征黑车子室韦,这又是违背当年西楼协议的行为,耶律倍如此得罪李从璟得罪大唐,李从璟焉能咽得下这口气只是不知他究竟是怎样的反应与应对但无论如何,以他的脾性,想必即将到来的都是雷霆暴雨,绝不会使人觉得轻松。

然而该面对的终究要面对,逃避从来都不是办法,耶律敏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却脆弱的不堪怀疑,早晚得说,又何必要等呢

李从璟收了双手放在身前,侧头看向栏杆之外,神色忽然比空无一物的长空还要落寞,我有大麻烦了。

大麻烦耶律敏既疑且惊,以李从璟的本事和如今的权势,还有什么可以称为大麻烦如果有那样的大麻烦,那又是怎样的麻烦

你可知我毕生之所愿李从璟认真的问。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耶律敏几乎是脱口而出,平定天下,治国安邦

好一个平定天下,治国安邦李从璟笑容苦涩,上解君王之难,下解黎民之苦,这的确是我平生之所愿。然而现在,这个志愿恐怕难有实现之期了。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i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他的神情是那样愁苦,仿佛一个君王失去了自己的家国,遭受了臣民的抛弃,他曾是那样光芒万丈不可一世,故而这份愁苦与落寞,就显得犹为悲惨。

耶律敏从未见过这样的李从璟,她心口不禁阵阵发疼,如给针刺一般,她迫不及待的追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何等难处,是连你也化解不了的此时此刻,善解人意如她,体贴李从璟之难处如她,几乎已经忘了那个李从璟北上目的的问题。

我且问你,当日在幽州,你为何舍弃固有的富贵生活,去为屯田之事奔波劳碌李从璟忽然目光炯炯的问。

耶律敏怔了怔,不知李从璟此问用意何在,不等她回答,李从璟已是接着道:我记得彼时你的回答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后来黑格问你,堂堂契丹公主,为何甘愿为唐朝地方官吏驱使,而不思报效国家。而你的回答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天下万物皆该一视同仁,那么为大唐百姓奔波,和为契丹平民做事,又有什么区别

耶律敏当然记得她说过的这些话,令她吃惊的是,李从璟竟然至今也还记得这些。当时当日,养尊处优了十数年的契丹公主,跟随李从璟千里奔波,见识到了沙场尸横遍野的惨状,见识到了黎民生不如死的悲戚,见识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本性善良如她,遂决定应该做些什么。

屯田也好,回契丹主政也罢,她不过是想让那些在乱世中朝不保夕的百姓,过得能好上那么一分,为此她愿尽所能。这是她作为一介善良女子的卑微心愿,也是她作为契丹公主归来主政后的大抱负。

久而久之,这成了她是耶律敏的存在意义。

这与她当时倾心于李从璟并不矛盾,正是两者的相辅相成,才导致了一系列遭遇的发生。

历史上的君王,既有得意忘形视万民如草芥如李存勖者,也有不忘初心视百姓如己出如李嗣源者。耶律倍耶律德光是前者,耶律敏则类似于后者,至于李从璟他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天下大争,说得好听,实则不过是大难之年,天下灾祸,也从没有比战火兵祸给人间造成的苦难更多的。李从璟神情痛苦,生于乱世,投身沙场是宿命使然,但征战沙场的目的,却应该是以戈止戈。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令百姓人人安居,叫黎民个个乐业,这是我此生之所愿,你可知晓

李从璟上辈子不过是个小老百姓,将心比心,这番话自然没有作假。

敏儿自然知晓。便是因为知晓殿下之志,对殿下在幽州的作为有所感触,敏儿才有投身民政之念,才有今日之耶律敏。李从璟痛苦的模样叫耶律敏心尖儿打颤,她忍不住要落下泪来,她几乎下定了决心,这番一定要保护眼前这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