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以后,我焦急等待成绩的下来。
过了一些日子,我终于盼到了高考成绩下来,那天下午我在地头干活,我们队长陈福从公社开会回来,带来了我参加高考的成绩:语文92,数学96,理化95。
陈福说:“杨阳,祝贺你,考了这样好的成绩!听公社刘社长说,你这次考了公社第一名,全县第二名。
听说我考出了好成绩,李小萌和陈燕过来祝贺我,陈刚和张小勇说要给我庆祝一下,二姐说,该杨阳办招待。
看大家都来给我庆贺,我很感动,我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去乡镇上割了两斤肉,烧了一大锅萝卜,张小勇不知去哪里弄了一瓶酒,吃饭时张小勇给每人斟了一小杯,全桌的人,能喝酒的就张小勇和陈刚,其余的人都不会喝酒,但一小杯还是要喝的。张小勇提议,为我能考上大学,跳出“龙”(农)门干一杯!
李小萌和陈燕她们这些女同胞喝了一点点就脸红了,连说这酒好醉人。
我考出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大家都认为我考上大学无疑了。但我的心里仍担忧,接下去还有体检和政审,只有当入学通知书拿到手后,你才能知道你考没有考上大学?
接下来发生的事把我的大学梦击得粉碎,并不是因为发生在体检和政审,而是出现了张铁生交白卷事件。白卷英雄张铁生把这次高考搞得阴阳颠倒,这次考试不再以文化成绩录取考生,而是靠手上的“老茧”和反潮流精神……
张铁生是辽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知青,凭借一向突出的表现,张铁生当上了生产队小队长,也赢得了1973年这次参加大学招生文化考试的机会。然而,在最后一场理化考试中,张铁生整张试卷题只会做三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张铁生百无聊赖中在卷页背后写了给“领导同志的一封信”,信中张铁生诉说了“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的事业心和自己自我革命的良心的谴责”,“不忍心放弃生产”去复习,虽然考得不大好,但他“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可以“自我安慰”;他坦白说,“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我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清白如洗),自我表现胜似黄牛”,所以“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
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另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红旗》杂志转载时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说这是“反攻倒算”。“”一伙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各地报刊纷纷转载那封给“尊敬的领导的信”,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白卷英雄”张铁生的出现影响了当年大学招生的路线,导致学生考分越高越是没有学校敢要,被录取者多是成绩平平甚或中下者。无数知识青年的“大学梦”在瞬间变得支离破碎,我的大学梦也因为张铁生的“白卷”事件而击得粉碎。我虽然考出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也没被录取。
这年参加考试的还有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当年报考清华大学的他,在那次考试中数学拿了满分100,其它科目成绩也都相当不错,在他所属的京津唐考试片区排名第一。清华大学还专门派教师到工厂找沈志华谈话。结果“白卷英雄”张铁生使择优录取的规则倒了个个儿,“考得最差的被录取了,考得最好的反而落选了!”沈志华一把火把曾做过的数理化习题本全烧了,决定改学文科,想搞清楚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那场高考改变了沈志华的人生取向,改理从文,成为了今天著名的历史学家。
这次高考的落选对我打击太大,一段时间我的精神近乎崩溃,我付出了这样大的努力,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我感到命运对我太不公平。
高考落选后,我的人生曲线进入了低谷,我悲观失望,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有时我一个人爬上山头独自坐着,望着山下的田野和村舍发呆。有时一坐就是半天,陈刚担心我会出事,有时一个人悄悄地跟在我的后面,远远地看着我。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缓过神来,又回归到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