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样的行动必须要快,一旦北方的局势明朗,无论是齐国战胜了郑俊超所率领着的军队,继续南下;还是郑俊超率领军队战胜了齐国,将齐国军队逼退。她们封国内部的局势必然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在这个前提下,步怜觉得不能够继续放任郑俊超这样的势力存在。
否则,一旦他继续战胜了齐国入侵而来的军队,他必然会继续返回梦城按兵不动,到时候要想再动他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战胜了齐国,他的威望和名声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那时候她们皇室步家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更重要的是,郑俊超虽然不太可能投降齐国,毕竟这样他自己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可难保他不会暗中和齐国军队达成什么联系,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割让封国北方的一些郡县,换取和齐国的合作。到时候他们联军南下进攻忠城的话,她们很难支持得住。
在这样的前提下,率先安排一条退路也是比较必要的事情,梦城相对而言就是一个更加好的战略退缩之地。如果郑俊超被齐国军队所击败,齐国大军很有可能就会整兵直接南下,汇合东临关以及若城的军队,两面夹击忠城,忠城只有五万军队,守卫忠城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步翎却非常担心,他不知道这样贸然地行动会不会引起郑俊超麾下军队的动乱,以及他手中虽然还有五万余军队可以调动,可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情将城内所有的守军悉数调往梦城。
毕竟距离忠城最近的齐国地界,东临关和若城内都还留着三万余军队,这支军队随时都可以对忠城造成严峻地威胁,他如果调动军队过多,忠城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而他如果只调一两万人南下,未必能够掌控得住梦城的局势,说不定还会得不偿失。
步怜知道自己弟弟不会有这样的胆量,她也知道这样的做法确实风险很大,但要想稳定住皇室步家的统治,这件事情就必须要做。相对来说,甚至比击退齐国大军的进攻,还要更加重要三分。
既然步翎坚决不同意,步怜倒也不再继续坚持,毕竟她弟弟才是封国国君,她的身份虽然特殊,却也无法主导这些事情。
也就在这一刻,步怜心中转瞬之间萌生过自己掌握大权的想法,但这想法随即也被她抛之脑后,自古以来就没有女性登基为帝的先例,即便女儿比儿子出色许多,还是会将皇位传承给自己的儿子。原因也很简单,女性登基,自古没有先例,一旦破了这个例子,势必会导致国家的混乱,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步怜和步翎也就是这样的例子,她们是一母同胞姐弟,关系非常密切,步怜虽是女子,但从小作为长公主的她却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毅沉稳性格,她拥有敏锐长远的眼光,能够剥茧抽丝,找到每个问题可能真正的核心实质。她父亲就曾经说过,如果步怜是男子,他会毫不犹豫地立他为太子。
可她却是女儿身,即使能力再强也无法登基为帝,犹豫再三,她们的父亲还是不敢开这个先例。最终还是将皇帝之位传递给了他唯一的儿子步翎,并让步怜从旁辅佐。而步翎对自己的这位长姐也非常敬重,他知道自己智谋不足,因此对长姐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步怜这位长公主,在当时的封国内可以说是拥有实权的特殊存在,她无论是地位还是身份都极为高崇,再加上步翎极为尊敬自己的这位长姐,故而她的身份和地位,非常特殊,且与众不同。
但就在如何对付郑俊超这件事情上,步翎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现在死郑俊超还能够帮助他驱除齐国军队地进攻,他现在贸然去动摇郑俊超的切身利益,很有可能会得不偿失。也正因如此,步翎还是否决了自己长姐提出的,以雷霆手段控制住梦城,斩断郑俊超乃至是整个郑家的根基,这才是现在最为关键且重要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情,他们两姐弟原本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产生了细微的裂痕,步翎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长姐所提出的建议言听计从,他也会有些自己的想法,加之和自己的一些心腹商议情况和对策,他也不再过多地倚仗自己的长姐。
这个决议决定后没多久,郑俊超率领军队列阵在北,大败齐国进攻盛城的数万军队,并纠合盛城守军驰援灵城的捷报传来,步翎非常高兴,他甚至忘记了郑俊超明明已然拥兵自重的事实,他甚至还加封他的官职,授予爵位。他的想法,也就是以高官厚禄收拢郑俊超的心,让他继续为封国效力。
步翎却忘记了一点,郑俊超已然拥兵自重,他之所以还听从军令北上救援盛城,其目的也并非是他效忠于封国,他只是为了给自己谋求正统之名而做的事情罢了。就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他出兵救援盛城,一旦击溃了齐国的军队,他的名望和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百姓们也会感激于他这般仗义援手的行为。对于郑俊超而言,是百利无害的事情,他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