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晚清神捕> 第567章 文人的狠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7章 文人的狠毒(2 / 2)

探路队此举和马嘉理的戏言,引起当地百姓的不安。有人很快向官府禀告,但地方官哪敢管英国人的事,装作未知,并未与探路队接洽,也未向百姓做出解释。沿途老百姓以为英国人入侵了,专为攻打腾越城而来。</p>

地方土司得知消息,哪能坐得住,这是他们的土地,连大清军队都不得入内,便自发组织起来。土司武装也有长枪短炮,当然大刀长矛占大多数,但架不住人多,又占据有利地形,上千名打扮奇形怪状的少数民族士兵,把二百多名探路队堵住了。</p>

领队柏郎是大英现役军官,一看这地形以及双方的人数,绝对不能打,只要开枪,附近山民冲下山,他们二百多人全部要死。急忙带队后撤,马嘉理身兼翻译之责,不仅不能后撤,还要向前去和土司谈判,说明他们只是一支探路队,并没有恶意。</p>

少数民族眼里哪有官府?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百姓听不懂汉语,马嘉理还在唧唧歪歪讲道理,一名光膀子瘦猴嫌马嘉理烦了,冲上去一棍子把马嘉理打翻,随后人群蜂拥而上,估计尸体也被少数民族的人吃掉了。</p>

柏郎眼睁睁看着马嘉理一命呜呼,当下也不敢翻脸,忍气吞声的带领大部队撤离,一直逃回缅甸境内才敢驻足,并将马嘉理的死讯发电报通知国内,消息很快传进大清的京师,英国政府让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出面找总理衙门兴师问罪。表明大英帝国的严正立场,事情很恶劣,后果很严重,处置不当,不可想象,英国的军队会杀入京师。</p>

威妥玛带着参赞、翻译来到总理衙门,向恭亲王奕訢递交大英帝国的抗议书,向大清帝国提出严重交涉。</p>

大清消息蔽塞,云南总督岑毓英连一道奏折也没提交给朝廷,只当没发生过此事。恭亲王拿到抗议书,这才知道云南出了这件事。他也不能听一家之言,只能好言打发了威妥玛一行人,说是要调查清楚,绝不姑息之类的外交辞令。先让威妥玛耐心等待半月,大清的地大物博,八百里加急一个来回也要半个月,万事急不来。</p>

恭亲王送别威妥玛,然后潜入后府,其实他这里已有发报机,直接拍电报向云南总督岑毓英询问此事,折子可以慢慢等,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此事事关国体,恭亲王不等云南总督岑毓英回复电报,便急匆匆进宫面圣。先要请旨,以书面形式问责云南总督岑毓英。</p>

同治皇帝载淳听完恭亲王陈述,又拿起大英帝国的抗议书看究,心里没底,不敢表态。英国人称日不落帝国,是天下第一强国,大清和英国人打仗没有赢过,国耻就是英国人带给爱新觉罗氏。大清和俄国人打仗有输有赢,还敢斗嘴,在谈判桌上辩驳是否曲直。和英国人谈判,那是一纸合约逼着你签,洋枪利炮逼迫大清开放国门,赔银割地。</p>

同治皇帝没有圣纲独断的勇气,卧薪尝胆的日子还长着呢,开口道:“恭亲王,这件事朕知道了,先让岑毓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然后由李鸿章去和威妥玛谈判,若是英国人闹得凶,你再来汇报吧。朕拟道旨意,先去问一下岑毓英,他坐在云南总督的位子干嘛?八万里之外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已知道此事,大清国发生的事,还要洋人来通知朕吗?岂有此理!混账透顶!”</p>

恭亲王听见同治皇帝发怒,便知岑毓英的云南总督位子岌岌可危,这岑毓英是他的门生,他还是要保下来,急忙欠身,说道:“皇上先别操切,本王已经拍电报,让岑毓英调查清楚,这云南边陲发生的事,离省府昆明反而较远,英国人的电报业发达,在缅甸边界就有电报局,我们工业底子薄,消息就落在英国人后面了。盛怀宣主持的电报局,才刚刚起步,古人讲后发制于人,我们大清后起而勃发,年轻俊才辈出,岑毓英一门三杰,是镇守西南边陲的瑰宝,人才难得啊。”</p>

同治皇帝摇摇头道:“岑毓英老了,还是给年轻人让道吧。栽培岑春煊也要有个度,该让年轻人上位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吹嘘过去的战功,有意义吗?”</p>

“皇上圣明,本王知道怎么做了,等这件事办完,就让岑毓英上疏,递交致仕的折子。君臣和睦,蒙阴后代,圣眷恩宠有始有终,千古佳话啊。”恭亲王亦喜亦忧,同治皇帝在敲打他,那些年纪大的地方大员可以致仕了,同治皇帝要用年轻一代的进士,消减他的势力范围。可还是把总理衙门交予他,对他信任有加。</p>

总理衙门开始是针对外交事务成立的衙门,但发展的轨迹却因为恭亲王得宠,能力又强而发生质的改变。总理衙门是对大清六部制度的挑战,剥夺了六部很大一部分权力,最后六部衙门要么无事可干,要么听从总理衙门调遣,变成皇权至总理衙门,再到六部的格局。总理衙门就像明朝的内阁制度,权力之大,变成皇权的掣肘。</p>

闹到最后慈禧太后出手,消减总理衙门的权力,有一段时间恭亲王搁挑子,称病不朝。可是执行旧的体制,效果极差,朝廷政令不通,衙门之间互相推诿,都做不了主,坐堂的满人不会干活,已经变成提线木偶。总理制度的优越性立刻显现出来,事必躬亲的恭亲王大清只有一个,其他亲王没这个能力,只会打太极。慈禧太后、同治皇帝只能对总理衙门执行整顿,小修小改一些政策,又让恭亲王主持大局,这才让朝堂焕发生机。</p>

同治皇帝看着恭敬的恭亲王,露出欣赏之色,可惜父子不睦,他的股肱之臣载澄,不受恭亲王待见,子承父业在恭亲王奕訢和载澄之间走不通,他安插载澄进入总理衙门的旨意被恭亲王驳回了,可惜了才情双绝的载澄。在同治皇帝心目中,发小载澄是最可靠的亲信,比奴才李国楼还强一些,李国楼能办的差事就让载澄尝试一遍。开口问道:“恭亲王,不知载澄在新武堂怎样?”</p>

恭亲王摇头苦笑道:“皇上,你千万不要被这小子糊弄过去,臭小子哪在新武堂安心讲课,他早就跑到天津租界玩去了。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一个月有五天在新武堂上课就了不得了,就这幅德行,还自诩是庞统,天下一天不管就会乱,载澄哪能扛起国家重任,皇上还是养着吧。”</p>

同治皇帝露出向往之色,租界那个花花世界,他还没玩过,赶明溜到天津租界去,年轻人没有定性不是缺点,他就有这个毛病,没被恭亲王的话激起忿怒,反而笑道:“哦!这小子长进了嘛,恭亲王你要多督促,朕就是在老师的督促下长进的,李国楼给朕一吓唬,不是乖乖在大西北打仗了嘛。人嘛总有长进的空间, 载澄若是考进士必进三鼎甲,你不用载澄,天下士子也会说你取士不公。”</p>

听见同治皇帝如此评价载澄,恭亲王心里暖洋洋的,儿子载澄聪慧过人,年轻人没有定性,喜欢感官的极致享受,但总会收心的,现在不用载澄,并不表示将来不用载澄,磨砺人心才能成大器。就像李国楼妻妾一大堆,生活糜烂不堪,还戴一顶绿帽子,岂不也成就一番事业,连左宗棠都夸奖李国楼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儿子载澄和李国楼厮混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载澄还是在天天向上,向好的一面发展。</p>

恭亲王心情愉悦的离开皇宫,和大英帝国之间的交涉长着呢,没有几个月时间下不了结论,恭亲王虽说人称鬼子六,但能不出卖国家利益,还是不愿向大英帝国服软的。脑海里在想李鸿章规划的工业蓝图,大清何时能够强盛起来?</p>

恭亲王裂开嘴在笑,最多破财消灾,让英国人收银子去吧。早晚让英国人吐出来,还要加倍奉还,总有一天大清海军打到马六甲海峡,把西方势力驱逐出东亚。(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