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吧,你就装吧,谁感慨大唐百姓的苦难我都认,唯独你长孙无忌我不认。”</p>
苏阳内心冷笑,表面平静的看着长孙无忌。</p>
眼泪掉了两滴,看苏阳不搭理自己,长孙无忌独自擦擦眼泪,用手帕擦擦鼻子,随意的扔出窗外,不要了。</p>
苏阳看看落在大街上的手帕已经被不知名的人捡起来。</p>
看那人脸上的欣喜,恐怕会拿回家洗干净,留着哪天缝补衣服用,或者洗干净给自家孩子用吧。</p>
“老了老了,时常容易感慨。”</p>
长孙无忌露出略微尴尬的神色。</p>
苏阳笑笑不说话,您继续。</p>
“华氏城的繁华,你觉得有可能在大唐其他城市上演吗?”</p>
长孙无忌眼睛一眯,自顾自的问道,</p>
“不可能。”</p>
果断的回答让长孙无忌露出杀气。</p>
这不是他想要的回答。</p>
苏阳从不小看唐朝时期的文臣。</p>
唐朝最直白的记载特征有一点,唐书中记载长安城到天宝年间有一百八十万人口,通典中记载巅峰时期是九十二万,后世各种记载推断是四十到五十二万人口。</p>
听起来不多,也就那样,但是大唐同时期欧洲最繁华的城市君士坦丁堡记载的巅峰人口是三十万。</p>
而一座城市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往往是最直观能看出繁华程度的。</p>
作为奠定了大唐繁华基础的贞观臣子们,苏阳表示自己不敢小窥。</p>
高宗李治,女帝,玄宗前期时的大唐是最巅峰的。</p>
但他们的繁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积累的,有贞观一朝23年的奠基。</p>
而长孙无忌经历了历史上的整个贞观一朝,权利从未失去过,那么他可能是傻子吗?</p>
苏阳觉得不可能。</p>
对于长孙无忌的杀气,苏阳平淡接受:“长孙将军,这点您只能看开,华氏城的崛起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种种。”</p>
“他是模仿不了的。”</p>
长孙无忌调整身体,靠在马车边上,腿微微弓起,做出发力姿态,昂起脑袋,手放在边上,面色平静的看着苏阳。</p>
苏阳眼神中闪过阴霾,最讨厌和长孙无忌等人聊天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随时做好了暴起的准备。</p>
苏阳毫不怀疑,自己只要敢忽悠他,长孙无忌就敢把自己扔出马车。</p>
至于之前聊的开心的情宜,那都是狗屁,不重要。</p>
深呼吸一口气,苏阳缓缓开口:“首先是我们要知道大唐的粮食产量所能供应的脱产人口,也就是完全不用工作的人。”</p>
“这些脱产人口不用耕种,从事其他工作,比如贵族,文臣武将士兵,工厂的工人,他们理论上都是吃农民的粮食的。”</p>
“而华氏城现在诡异的情况就是,粮食产出完全靠买,靠进口,所以才会出现家家户户都有工作的情况,都不用担心吃喝的问题。”</p>
长孙无忌挑挑眉,开口:</p>
“如果按照你所说的脱产人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隋炀帝挖大运河,雇佣百姓工作,征讨高句丽把太多的百姓从土地中带走,致使百姓养不起脱产人口了。”</p>
微微点头,认可长孙无忌的话,解释的没问题,不愧是名流历史的名臣,理解能力不错,举一反三的水平也不错。</p>
“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是占据了天时。”</p>
长孙无忌也头疼起来,这种情况,对照隋炀帝就知道了。</p>
耸耸肩,苏阳也无奈,这是最货真价实的情况。</p>
“其实我们古人的重农抑商就有这一点因素,商人也是脱产人口之一,商人太多,就会导致百姓减少,耕种的少了,土地产量就少,就会造成粮食不够的情况。”</p>
苏阳摆摆手,古人很聪明,早在春秋战国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p>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p>
“黄金,珠宝,铜,这些都不是硬通货,唯一的硬通货,只有粮食。”</p>
“这是乱世的道理,也是一切的道理。”</p>
杀气收敛,长孙无忌又恢复成就平和的弥勒佛,不再是怒目罗汉。</p>
“就像您说的那样,隋炀帝挖大运河,造船雇佣工人,三征高句丽,这中间让太多的百姓脱离土地,剩余的百姓养不起脱产人口了。”</p>
“养不起,旧的秩序自然而然的就要崩溃,这是无法抗拒的事实。”</p>
苏阳冷笑着道,隋炀帝死的不冤枉。</p>
每一个脱产人口都需要最少十人供养,一般都需要十几个人供养。</p>
隋炀帝时期的人口约为四千六百万,按照十人为基础,大约能有四百六十万左右的脱产人口。</p>
听起来很多。</p>
这些脱产人口需要去掉整个国家的贵族、商人、工匠,劳工等等。</p>